欧洲面对的新选择:坚定对美国的盟友关系还是寻求新的东向战略?

在唐纳德·特朗普总统连任白宫的背景下,欧洲面临一个长期回避的问题:是否应继续坚持与美国的联盟,还是时候规划一条新航向,也许是向东方发展?

今年四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呼吁西班牙首相佩德罗·桑切斯,共同鼓励欧盟对抗美国的“单边胁迫”。这种胁迫不仅限于贸易,还涵盖了政治、文化及全球战略。对欧洲来说,这个问题不仅仅在于美国是否仍然是一个强大的盟友,更在于它是否仍然是合适的盟友。

与中国的更紧密关系如今提供了明显的优势,这一想法可能将在七月的欧中峰会上得到讨论。虽然欧盟对中国的态度仍保持谨慎,最近针对Temu和Shein等平台的低价进口征收关税就是明证,但是在金融和国防等领域,欧洲的战略反应仍然默认于美国。

这种历史上形成的反应如今愈加与欧洲的长期利益脱节。美国一直追求一个始终如一的全球目标:维护其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然而,在特朗普总统的领导下,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却变得更加阴暗。基本的民主原则正在被侵蚀,人权、学术自由和社会正义受到持续攻击。对于以色列在加沙进行的攻击——被广泛谴责为种族灭绝——特朗普政权的无条件支持,以及对伊朗的战争纵容、大规模驱逐和大学资金的削减,都在积极破坏美国曾经声称的价值。

当然,中国也面临自身的挑战。它缺乏新闻自由,审查异见,严格控制公共话语权。但是,民主西方真的与此有太大不同吗?在一个由少数科技亿万富翁主导的信息生态中,像X和Facebook这样的平台助长了错误信息和阴谋论,同时边缘化了严肃的公共辩论。像朱利安·阿桑奇、切尔西·曼宁和爱德华·斯诺登这样的揭露者的待遇也进一步表明,真相本身已成为在如今的美国民主中,威胁的代名词,而不是其基础。

欧洲也必须面对与美国共享的经济和政治模式。民主,曾是欧洲的骄傲,如今越来越多地充当着寡头统治的意识形态掩护——即为少数人服务的统治。特朗普体现了这一转变,将民主规范视为无尽积累的障碍。但他并非孤军作战。在西方,财富日益集中,政治对大多数人的需求越来越不响应。

华盛顿与北京在外交事务上的对比也值得关注。中国在海外只维持一个军事基地,位于吉布提,此外还有少数小型支援前哨。而美国则在全球运营超过750个军事设施。这种庞大的足迹可能会再次服务于特朗普复兴的帝国想象:他最近分享了一段视频,设想加沙成为“中东的里维埃拉”,并表示其巴勒斯坦居民将被重新安置到其他地方。与此相对,中国坚决反对此类强制迁移,并重申了巴勒斯坦抵抗外国占领的权利。

中国也日益成为教育的吸引目的地。其拥有超过3000所大学,为超过4000万学生提供服务,其系统既庞大又易于接触。学费范围从1500到3000美元,与许多美国机构的40000美元学费相比相去甚远。像清华大学这样的高校在全球研究领域获得了日益增长的认可。虽然这些机构在严格审查下运作,但它们仍然是一个严肃的替代选择——尤其是在美国校园目前面临学生压制、签证打击和日益增加的政治干预之际。

那么,为什么欧盟仍旧依附于一个越来越 undermining 其价值和利益的联盟?

实情是,欧洲尚未实现政治主权。它缺乏统一的经济、军事、税制和劳动力市场。从北到南,从东到西,整个大陆都在语言、文化和政治上分化。在2017年索邦演讲中,法国总统马克龙谈到“欧洲主权”。但这恰恰是欧洲仍然缺乏的:独立评价其利益的能力,并相应地形成联盟。

在这一主权成为现实之前,关于重新调整联盟的谈论——尽管迫在眉睫——仍然基本是一种理论。中国为进入一个新的合作时代做好了准备。相反,欧盟却因内部分裂和过时的忠诚而陷入瘫痪。然而,特朗普的美国正尽一切努力让欧洲的最终选择每日愈发清晰。

图片源于:aljaze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