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鲨》50周年:达拉斯的首次放映与电影史的转折

达拉斯——1965年6月20日,正值《大白鲨》在全国影院上映50周年。这一变革性影片引发了全美观众的鲨鱼热潮与恐惧。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15年前通过《惊魂记》改变了人们对淋浴的看法,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则使整个海洋都变得令人畏惧。

从电影的角度来看,《大白鲨》改变了电影观和电影制作的轨迹,这是好莱坞梦寐以求的事情,尤其是对于电影制作人和电影爱好者而言。但在好莱坞的璀璨灯光之外,在达拉斯的一家影院里,一场放映改变了被视为“原始暑期大片”的电影的前景。

传说中,由于某种原因,达拉斯的梅达利昂影院(The Medallion Theatre)成为了《大白鲨》首次公开放映的地方:1975年3月26日,这家影院成为美国首个放映《大白鲨》的场所,比正式上映早了将近三个月。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电影的标题甚至没有向公众宣传,这场试映会是为了测试电影粗剪版在观众中的反应,观众对此一无所知。他们即将看到的影片,将永远改变他们在影院和海水中的体验。

《达拉斯晨报》上的一则神秘广告宣传这场放映,广告中包含了艺术家罗杰·卡斯特尔(Roger Kastel)那幅如今家喻户晓的鲨鱼海报,却没有标题。广告上写道:

“今晚8:30

重要预演

首次任何地方!

全国畅销书改编为银幕超级惊悚片

不售儿童票”

这场预览放映前,梅达利昂影院还放映了保罗·纽曼与史蒂夫·麦奎因主演的《塔破火焰》,不巧的是,这两位男主角曾是《大白鲨》作者彼得·本奇利(Peter Benchley)心目中电影改编的理想人选。

立体电影保护先锋、通用影院的放映员保罗·阿戴尔(Paul Adair)当晚也在观众席中。尽管阿戴尔于2019年去世,但他在世时常与朋友凯利·基钦斯(Kelly Kitchens)分享放映的故事。阿戴尔当时正在梅达利昂观看另一部电影,突然有一名迎宾员宣布,接下来将进行一场秘密放映。

观众们都不知道会有什么,因为他们甚至没有公布片名——据信影片当时仍在使用一个临时标题(虽然让人难以想象,除了《大白鲨》,它还会被称作其他名字)。所以阿戴尔决定留下来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真是一种时运交汇的体验。

梅达利昂影院是这样一场盛大放映的完美场地。想象一下:一个宽敞的单屏幕,实际上可以说是当时达拉斯最大的室内银幕。一个令人惊叹的礼堂,符合“德克萨斯州所有事情都更大”的声誉。影院内几百个座位,我敢打赌当晚没有一个座位是空的。墙壁上有华丽的天鹅绒窗帘——样样俱全。甚至还有一个烟雾区(毕竟,那是70年代)。

一位时年29岁、当时尚不知名的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也在场,他此次放映是其在1974年执导的德克萨斯题材犯罪片《糖兰快车》之后,首次真正意义上的“试验水域”。

据说斯皮尔伯格当时站在电影院后面,手心出汗,在走道上徘徊, anxiously anticipating这部可以决定他职业生涯影片的反响。

然而,观众们不知道的是,他们即将看到的电影和其背后的导演,都会永远改变电影的面貌。

我喜欢想象,当影院黑暗下来,银幕亮起,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笔调简单、却阴森的音乐响起的那一刻。这种孤独的电影时刻,令影迷和影史学者们都渴望能拥有时光机回到那一刻。

我是说,想象一下,作为第一个观众观看《大白鲨》,而那时人们对它的名字仍然一无所知,会是怎样一种体验!

达拉斯出生的作家兼作者库特·艾希文德(Kurt Eichenwald)也曾在那晚成为幸运观众之一,在一则“电影游览”小组的帖子中回顾了这场放映:“我14岁时由表弟肯尼带着去看的。而影片当时尚未剪去最恐怖的场景。当它出现时,有人呕吐了,很多人都离开了。这个场景真毁了整部电影,而既然斯皮尔伯格在场,我想他一定看到了反应。

我们都获得了填的卡片,写下我们的看法。我和肯尼都写到,那个场景毁了电影。”

在其2023年的书籍《斯皮尔伯格:前十年》中,作者及纪录片制作人洛朗·布泽罗(Laurent Bouzereau)记录了这场决定性的放映,并与导演本人进行了核实。

“有一刻我记得我站在门口,在基特纳男孩被杀后,一个人起身走了出来——我想,天哪。我们第一个人走出影院。然后他开始跑,我想,哦,不,他不是在走出来——他在跑出来。我能感觉到他要去洗手间,但他没能及时赶到,在地板上呕吐了。我想,这到底是我做了什么?我拍了怎样的电影?一个人刚刚因为我的电影呕吐了。但好消息是,大约五分钟后,他又回到了座位上。”

在那一刻,斯皮尔伯格意识到,他有了一部商业大片。

在奥卡号上有名场景中,罗伊·谢德的布罗迪警长对罗伯特·肖的奎因船长说:“快下船,抛点鱼饵。”而庞大的大白鲨头颅从水面上冒出时,斯皮尔伯格表示,在放映会上,这句台词“瞬间引发了紧张的笑声,随着鲨鱼爆发出水面,转变为了尖叫!爆米花飞舞,那一刻神奇极了。这是我在整场预映会中最骄傲的时刻。”

让人不禁想,如果当时的观众能否听到这句史上最著名的台词?(准确说,是“你需要一艘更大的船”,而不是“我们需要一艘更大的船”)。

斯皮尔伯格总体回忆道:“那是个非常非常吵闹的场合,人们都很疯狂。这场预映会的反响超出了我的想象。”

他进一步表示:“观众反响极佳,数字是环球影业历史上最高的,观众们都很喜欢那部电影,我们都很开心。”

迈克尔·舒尔曼(Michael Schulman)在其《奥斯卡战争:好莱坞的金色、汗水与泪水历史》一书中讲述了导演与制作人在放映后的庆祝活动,他们在莫金堡路上的登记酒店干杯至凌晨四点。

电影的反响如此热烈,以至于自此以后斯皮尔伯格便将梅达利昂视为他的幸运影院——也许更形象地说是他的幸运徽章。

当斯皮尔伯格接下来的目光从海上转向太空时,他在1977年再次将备受期待的科幻后续作品《第三类接触》送回了梅达利昂进行试映。

这场在“好运影院”的成功试映后来给了他信心。然而,到了1979年,斯皮尔伯格的运气在其二战喜剧《1941》中到达了瓶颈,电影在梅达利昂的观影反响极为冷淡。

“我把《1941》带去了那儿,但你能听到大概三分之二的时间内针掉落的声音,”斯皮尔伯格在2022年的TCM经典电影节上与本·曼基维茨(Ben Mankiewicz)对话时说。

此后,斯皮尔伯格就直接跑去与乔治·卢卡斯等朋友在临近的北公园I和II影院聚会——而这家传奇影院本身也有神秘传说。但如同瑞克与伊尔莎将永远拥有巴黎一样,史蒂文与布鲁斯将永远与梅达利昂紧密相连。

而当《大白鲨》在1975年6月20日正式上映,经过达拉斯放映会和另一次在长滩的调整后的该片,似乎梅达利昂的幸运确实为这部电影擦上了光辉。这部影片不仅成为该年票房最高的电影,也成为第一个票房超过1亿的电影(取代《教父》成为当时票房最高的电影)。

《综艺》称其为“超级大片”。

电影界因《大白鲨》分为前后,现代夏季电影季的历史由此开始。或者换句话说,“今天是个好日子,海滩开放,人们欢乐。”

斯皮尔伯格此后被誉为“鲨鱼城”的市长,正如布罗迪所调侃的那样。此后的历史也就如同人们所说的那样,训练有素。

至于梅达利昂影院本身,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经历了多次变迁:共七次的主办人变更,运营了32年。它在80年代从一个单屏转变为三屏,而随即在90年代再变为五屏。

一度它与梅达利昂购物中心分享停车场,而这正巧是另一处著名的电影发行场地:首家Blockbuster于1985年10月开业!这也颇有讽刺意味,毕竟《大白鲨》基本上发明了大片这一概念。

影院从首映电影逐渐转为第二轮放映(所谓的“便宜影院”),甚至成为艺术影院,播放经典影片和午夜场次。最终时年,开始作为“低预算,本地制作电影”的放映场地,涉及“促销表演(包括现场催眠师、小丑和其他噱头)”,根据《电影院珍宝》上的资料显示。

但随着新兴的数字技术和大型放映场馆涌入达拉斯,昔日伟大的梅达利昂影院却难以应对时局变化而最终关门,宣布于2001年12月13日关停营运。

在最后的几年里,它放映的最后一部影片是2005年5月30日首次放映的《大白鲨》。

那时,影院分隔了四年之后最终被拆除,为了给购物中心的一个主要商店让道。

如今,一家科尔斯(Kohl’s)百货公司取代了这片昔日的电影圣地,影院已被舒适的裤子取而代之。嘿,你甚至可能在里面找到一件《大白鲨》的T恤。

说到这里,Blockbuster现在已经变成了一家苹果蜜蜂餐厅(Applebee’s)/床垫商店。

然而,梅达利昂的记忆依然留存,宛如电影在我们脑海中回放。对于我来说,作为一个在80年代与90年代的安布林时代成长起来的达拉斯孩子,显然对斯皮尔伯格情有独钟,有关《大白鲨》和梅达利昂影院的这段本土传奇为我与这部电影及其制作人之间带来了特殊的错位感,尤其在个人与职业生活中,无需横跨数千公里到好莱坞的炫目光环,或是在遥远的假想海滩小镇阿米蒂。

这毕竟是共享电影体验的魅力——每当我们都坐在那昏暗的房间里,放映机点亮银幕,魔法便会产生。

所以,下次你在梅达利昂中心停车场驶向塔吉特时,请稍作停留,看看周围,欣赏一下早前发生过的电影历史——为技能大道与西北高速公路交汇处的老影院倒杯酒。我将为你喝一杯,梅达利昂影院。为布鲁斯送上祝贺,干杯!

补充说明:《大白鲨》将在今夏重返影院,庆祝50周年纪念,尽管您或许不能在梅达利昂观看,但您仍然可以重温电影魔法,在大银幕上欣赏,它应该在这里放映!

一名放映员会告诉你,梅达利昂具备放映“未婚光学”(unmarried opticals)的能力,亦即视觉效果或标题尚未有声音添加,考虑到这是粗剪版,而电影尚未完工。一位制片人可能会说,是因为达拉斯这样的中美洲城市具有重要的媒体市场混合人口基数。两者的说法都有道理。

对于所有那些电影迷们来说,想要知道一些紧要的电影琐事……为了某种语境,在影片的原版中,小亚历克斯·金特纳被鲨鱼攻击的场景要更加血腥、惊悚,但在影片的真实表现中,斯皮尔伯格与剪辑师弗纳·菲尔兹决定少即是多。

可以推测,这次试映会是促使那种创意剪接的事件之一。还有一个关于斯皮尔伯格如何重新拍摄并改善本·加德纳的割头场景的故事,他自己花费3000美元进行了精细的调整,以确保其效果正好。当年的投入绝对是值得的,因为至今它仍然是影史上最伟大的惊吓之一。

保罗·阿戴尔还提到,在放映的粗剪版本中,影片前期有充分镜头的鲨鱼被移到最后剪辑,是基于试映会反馈的结果,确保保持鲨鱼在影片高潮中的惊喜效果。

图片源于:wf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