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在中国社交媒体上流传的未确认视频引发了诸多猜测,分析人士认为这可能是HQ-29,一种新一代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可能成为中国多层战略屏障的顶端。
这段视频展示了一辆六轴运输发射车(TEL),车上载有两个直径约为1.5米(5英尺)的巨大导弹发射筒,正驶向北京。
这一配置与早在3月时看到的另一款TEL相似,国防观察者们将其与HQ-29相联系。
尽管中国官方尚未确认该系统的存在,但截图和视频分析重新引发了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PLA)中段弹道导弹拦截能力的讨论。
中段拦截能力是现代导弹防御技术中最具挑战性的部分,能够在弹道导弹的航行阶段,也就是它的自由飞行阶段进行拦截。
军事评论员、前PLA讲师宋忠平对《南华早报》表示,HQ-29可能是设计用来作为中段拦截器,旨在应对地球外大气层的潜在威胁。
他指出,这种双发射筒的配置暗示该导弹具有相当大的动能、速度和射程,与美国的地面基拦截器(GBI)和俄罗斯的努多尔反卫星系统相当。
他补充道:“如果HQ-29能够得到确认,这将标志着中国进入具备实施外大气层拦截能力的国家精英行列。”
原社交媒体帖子将该系统形容为“双管卫星猎手”,暗示其在高海拔500公里(310英里)以上参与反弹道导弹(ABM)和反卫星(ASAT)战争的双重角色。
如果这一说法属实,那么这将为中国在太空资产和高超音速投送系统时代的威慑姿态增添战略层面。
HQ-29被广泛视为中国三层导弹防御体系中缺失的顶层。
现有的HQ-9系列提供末段防御,而HQ-19则在2022年和2024年的珠海航展上展示了可与美国的THAAD相媲美的高空拦截能力。
宋忠平指出,发展一种陆基中段拦截器对中国来说既“必要”又“合逻辑”,类似于美国的标准导弹-3或地面中段防御系统(GMD)。
他强调,这类武器在确保多个拦截机会以及在导弹轨迹中段进行拦截时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此阶段路径更可预测,且对平民的风险较小。
“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的持续冲突凸显了中段导弹防御的重要性和成本。”
宋忠平提到以色列仅在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才使用箭-2和箭-3拦截器。
他说:“即便这些武器成本高昂,但它们并非可选的;反而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HQ-29在9月的军事阅兵中正式亮相,这将显著提升中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展示出技术进步以及中国在当今多极世界中追求空间主导地位的目标。
图片源于:interestingengine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