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 美国对伊朗的三处核设施实施了空袭。
自1979年革命以来,伊朗一直被认为是美国的重要政治风险,特朗普总统亦多次表示,绝不允许其拥有核武器。
此次空袭标志着美国遏制伊朗核野心的又一次长远战略尝试。
然而,特朗普此番空袭是否能如其所愿,彻底摧毁伊朗的核计划,仍然难以预料。
更糟糕的是,特朗普在攻击前的计划显得相当手忙脚乱。
特朗普曾表示,允许伊朗两周的最后期限,然后在仅仅两天后便下令空袭。
在空袭即将展开之际,特朗普甚至对媒体表示,打击核设施可能并不是一个选项,称“我可以也可以不这样做”。
特朗普在2024年选举的胜利演说中表示,“我不会发动战争”,但他现如今在社交媒体上暗示可能进行政权更迭。
有人可能会认为,这种举动只是特朗普的混乱表现。
但实际上,这是一种有意的策略。
特朗普在外交政策上历来以出人意料著称,这被称为不可预测性理论。
特朗普曾结合其商界经验表示,预测性是有害的。
当对方不知道你的行动时,你便掌控了局面。
该战略还旨在制造不确定性。
你让对手对所面临的局势感到不安,从而无法作出反应,让你抢占先机。
然而,在外交政策中,这种商业策略未必适用,可能会导致后果反而适得其反。
虽然没人能够准确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但我们能从以前核裁军的经验中,推测出特朗普此次行动的影响。
军事空袭带来的后果可能是长期的。
各国可能在认为对方不会在谈判中合作时,考虑对其核设施进行军事打击。
例如,以色列相信伊拉克不会认真寻求外交解决,于是在1981年轰炸了伊拉克的核设施,旨在阻止其核计划的进展。
此次预防性攻击对该设施造成了严重损害,以色列声称通过摧毁该设施,已经破坏了伊拉克生产核武器的能力。
特朗普可能在针对伊朗时考虑了类似的战略。
然而,空袭只表面看似简单,实际上远比纸面上的措施复杂。
它们看似通过迅速阻止核计划,解决了一个危险问题。
军事行动的成果要比外交手段更快实现,而后者的进展缓慢且往往没有保障。
但特朗普认为,几次空袭便能解决问题的想法,可能会在未来导致与伊朗的战略冲突,不论这种战略是什么。
首先,我们尚不清楚此次空袭是否彻底摧毁了目标。
为了产生效果,军事打击应当完全消灭目标设施,以确保它们无法再使用。
如果某一设施在空袭后部分运转,该国仍能维持部分核计划。
虽然以色列空袭后,伊拉克并未继续发展核武器,但它还是有足够的资源维持相关计划。
事实上,一些专家认为,这次攻击实际上促使伊拉克更加追求这一目标。
虽然特朗普声称击毁三处伊朗目标已“被夷为平地”,国防部长彼得·赫格塞斯也报道称攻击“摧毁了伊朗的核计划”,然而伊朗却淡化了被摧毁的程度。
特朗普前助手史蒂夫·班农连福尔多(Fordow)这一设施的名字都念不清楚,这无疑降低了外界对政府评估能力的信心。
同时,我们也不清楚除了被轰炸的三处设施外,伊朗是否还有其他核设施。
国际原子能机构最近警告称,可能还有一些我们所不知道的秘密设施。
特朗普自己曾表示“还有很多目标”,这表明伊朗仍然拥有部分可操作的核计划。
当前,任何未来的伊朗行动都可能更加秘密和隐蔽,使得未来可能的空袭难以识别和定位。
即使美国摧毁了核计划,伊朗依然能进行重建。
2010年,美国通过网络病毒Stuxnet对伊朗的纳坦兹核浓缩设施进行了网络攻击。
该病毒导致反应堆减速并崩溃。
这次攻击造成了很大的损害,但正如当前情况所示,伊朗仍然能够继续其核计划。
因此,近期的轰炸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伊朗的进展,但并不能消除长远的风险。
同样,它也未必能影响伊朗用常规武器进行报复的能力。
其次,这次空袭可能引发伊朗的强烈报复。
伊朗总统马苏德·佩泽什基安已经表示, 美国“必须为其侵略行为付出代价”。
伊朗也公开表示,正在考虑采取“相称的”回应。
这可能会重演2020年伊朗针对袭击的报复,当时特朗普下令对伊朗的军事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进行无人机袭击。
特朗普称此举是为了防止对美国大使馆的恐怖袭击。
作为报复,伊朗对在伊拉克的两个美军基地进行了袭击。
这次,伊朗反击的动机会更强。
美国不仅针对一个关键的领导人物,而且还直接威胁到了国家本身及其核计划,此时正值美国与以色列之间关系紧张之际,特朗普被视作因此次空袭而宣告了战争。
由于伊朗正在进行冲突调动,现在的背景使得其反击的概率更高。
此次空袭还可能会导致美国的局势升级。
这或许正是特朗普希望的结果。
然而,当伊朗继续其核野心,而美国不采取进一步行动时,特朗普可能会被迫采取行动。
否则,看起来特朗普就会显得像是伊朗在这场冲突中的失败者。
尽管如此,特朗普在提及未来的选项时,亦讨论了外交方案,而这也正是其他国家所希望的。
与其使用空袭,某些分析人士认为,利用外交谈判来解决问题是更为有效的选择。
过去,通过外交的方法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有效的控制,包括《核不扩散条约》。
一些国家如乌克兰,也通过谈判而放弃其核武器。
特朗普还曾与那些虽有紧张关系的国家,如朝鲜,依赖外交。
尽管部分分析人士对这一策略的有效性表示质疑,因为朝鲜至今仍持有核武器。
如果特朗普真心渴望通过外交解决问题,那么空袭将使这一目标难以实现,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困难的。
特朗普显然希望通过此次空袭迫使伊朗在谈判中让步,他曾表示,这次袭击应被视为让伊朗“和平共处”的信号,或是“面临更大攻击”的威胁。
然而,这种策略目前并未奏效。
当特朗普首次威胁空袭时,伊朗最高领袖阿亚图拉·阿里·哈梅内伊警告称,这种行为“必将对美伊关系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而现在伊朗则重申,空袭的影响将产生“持久的后果”。
没有证据表明伊朗会接受通过威胁所施加的压力而进行谈判。
乌克兰所取得的成功源于和平与合作的过程,而不是在压力之下取得的结果。
还需记住的是——正是特朗普导致了早期外交方案的失败。
他曾退出名为《伊朗核协议》的核协议。
该协议是伊朗与美国、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和德国之间达成的,旨在通过要求伊朗放弃中等级浓缩铀及不建设重水反应堆,来限制其核野心。
作为回报,这些国家则减少对伊朗的经济制裁。
特朗普称这是一份“单边协议”,声称“并没有带来和平,也绝对不会带来和平”,因此选择在2018年撤出。
不论他对这一协议有何不满,这一决定使得美国在日后的外交尝试中面临困难。
特朗普所表现出的缺乏承诺,降低了伊朗愿意与美国及其盟友合作谈判的可能性。
在过去,伊朗显然愿意进行外交谈判,但在目前情况下,为什么它还会坐下来与一个刚对其发动空袭,并暗示要实施政权更迭的国家进行谈判呢?
无论特朗普接下来有什么计划,他决定实施空袭显然极大限制了他的选项,和未来缓和局势的可能性。
就以往的核裁军和冲突解决尝试已有的情况来看,特朗普刻意将冲突加剧,令美国面临伊朗的报复风险,可能破坏未来的外交方案,甚至刺激伊朗加速发展核武器。
这一策略的风险极高——若非在当前的伊朗反击中爆发,恐怕在未来可能以重新启动的核计划形成爆发。
图片源于:v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