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盟友在南太平洋加强军事布局以应对中国威胁

在2030年代中期,中国日益增长的双用途港口和机场网络已经重塑了南太平洋的安全格局。

表面上,这些项目是民用的,但在商业的幌子下,它们威胁着重要的海上航线,限制了美国及其盟友的军事机动,并使权力平衡向北京倾斜。

如果发生太平洋危机,美国及其盟友将面临严重的劣势。

这种情景与美国海军陆战队战争学院在过去一学年进行的一个战争游戏相呼应,在该游戏中,中国在华盛顿能够做出反应之前就获得了区域双用途访问权限,这给战争爆发带来了严重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可能的局势,美国及其盟友应在多个方面采取行动。

首先,应当制定一个多领域战略,以威慑或中和中国在危机中的双用途港口,通过准备明显的军事选项以及秘密的网络和电子措施来削弱北京的立足点。

如果冲突临近,美国部队应该准备在开局时禁用或夺取这些港口;在和平时期,可以悄悄破坏这些港口的控制系统,以在枪声响起之前减少其价值。

此外,美国还应在太平洋岛屿上提前部署部队和物资,以确保能够迅速响应,而不会削弱其他战区。

第二,美国和其盟友应加强对太平洋的集体军事姿态,通过扩大基地和机场的接入以及深化与太平洋岛国的防务联系来实现。

近年来的一些举措提供了模板:2023年,美国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签署了防务协议,2024年,又与帕劳、马绍尔群岛和密克罗尼西亚重新签署了长期安全协议,保持了在该地区的关键基地权利。

美国还在新基础设施上投资,包括在帕劳建立的超视距雷达和对密克罗尼西亚雅普岛机场的升级,显示出对该地区的长期承诺。

增加的后勤中心使得北京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变得更加困难,盟友也可以帮助扩大这一分散网络,以进一步复杂化中国的计划。

在不激发当地反对的敏感地区,如北澳大利亚或关岛,进行定期的联合和综合军事演习,将增强对太平洋作战的准备。

第三,美国应加大外交和经济接触,以加强太平洋岛国并削弱中国的影响力。

该地区的许多小国在恐惧经济报复的背景下不愿意坚决站在北京一边。

华盛顿必须关注他们的紧迫需求,从气候适应能力到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通道,以证明与美国的伙伴关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这意味着提供更多的发展援助、气候适应基础设施以及北京贷款和建设协议的可信替代方案。

例如,美国海军工兵部队可以部署到当地建设学校、诊所和道路,以显示美国的支持。

通过帮助太平洋国家满足其需求而不依赖于中国,美国削弱了北京的影响力,并鼓励地区领导人与华盛顿保持合作,或至少保持中立。

南太平洋不再可以作为战略后思来对待。

第四,需要集中努力揭露北京在太平洋的秘密和胁迫活动,同时进行统一的信息运动。

中国远洋渔业船队已经耗尽了该地区的渔业资源,与中国有关的犯罪网络也利用偏远岛屿进行毒品贩运以及其他非法活动。

通过媒体、国际论坛和外交压力揭露这些恶性行为,将有助于损害北京的声誉并提高太平洋政府的警惕性,而这一切都无需军事对抗。

与此同时,华盛顿及其合作伙伴必须抵制北京企图通过宣传和经济胁迫来分裂他们的行为。

盟友们应共同揭穿虚假的中国叙述,突出诸如太平洋伙伴关系人道主义任务等积极倡议,并协调他们的公共传播,以便北京无法轻易地挑拨太平洋国家。

南太平洋不再可以作为战略后思来对待。

在该地区建立中国的战略据点将使美国的补给线面临风险,并威胁任何东亚冲突的侧翼。

由于北京的前哨看似民用,它们在危机中可能成为政治上的禁区,这使得在对抗冲突之前反击显得更加关键。

美国及其盟友面临一个选择。

通过加强威慑,投资区域伙伴关系,抵制北京的存在,他们能够确保中国不会主导这一关键的印太地区。

但如果不采取行动,将巩固中国的影响力,并使未来的危机更加代价高昂——限制美国在自家后院的行动自由。

如果华盛顿及其伙伴现在果断行动,这种危险的情景将不会成真。

如果他们犹豫,美国可能将面临持久的战略劣势——被迫在一个本应阻止的中国立足点面前做出反应。

本文所表达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反映美国国防部或美国政府的官方立场。

图片源于:lowyinstit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