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观看环球剧院的《终成眷属》后,我最大的印象是这部剧与其他戏剧的相似之处。
剧中有一个国王通过轻率的决定来推动整个剧情的发展,这让我联想到了《李尔王》中的国王。
此外,剧中还出现了一个因被辜负而“死而复生”的女性角色,与《无事生非》的情节颇为相似。
还有一个自以为是的小丑,他的阴谋被揭穿,类似于《亨利》系列中的法尔斯塔夫,尽管他在被揭穿后的可悲表现让我联想到了《第十二夜》的马尔福里奥。
舞台布景或许也对这种感觉有所影响:舞台上有柱子、楼梯和阳台,但它们像舞台本身一样被涂成了天空蓝,并装饰着柔和的灰云。
这让人产生了一种漂浮而梦幻的感觉。
同样梦幻的还有戏剧中描绘的法兰西与意大利之间的战争,战争的开端是一位奇怪的佛罗伦萨公爵的愤怒发作,以及神秘的戴安娜的引入,她绝美的容貌宛如一种反向的美杜莎。
对此类选择也有立场可以支持:战争在这里是无关紧要的,实际上只不过是个借口,让结婚却未能圆房的贝尔特兰逃之夭夭。
戴安娜又是无关紧要的角色,只是为了引诱贝尔特兰进入他妻子的阴谋,所以为什么不强调她令人陶醉的美丽呢?
然而,梦境在通过联想和记忆流动时,往往会变得支离破碎。
演出中表演的基调和情感同样出现了分裂。
玛丽·卢·罗萨托饰演的寡妇伯爵夫人成功地将戏剧中的滑稽轻松与真实的悲伤融为一体,让观众在真实的痛苦中也能感受到笑声。
她的管家里纳尔多也差不多,面无表情而又严肃,让我忍不住微笑。
而其他角色则更倾向于走向某一边:贝尔特兰作为一名花心大萝卜的表现直白而真切,尽管偶尔也有让人发笑的时刻。
相反,法尔斯塔夫式的小丑帕罗莱斯则无论是开心还是悲伤,都令人发笑。
而马修·哈里斯饰演的小丑,尽管在台词的快节奏和精准的动作上表现出色,却似乎来自于另一个故事。
这一切都是经过导演的故意安排。
演出期间的一种暗示是,为什么剧中仅有一位法国王室成员带着法语口音,还有人戴着飞行员的头盔和护目镜?
剧后,节目册中的导演彼得·弗朗西斯·詹姆斯采访提到,他希望观众可以获得一种“万花筒般的体验”。
这种复杂分裂的整体效果,使得整场演出充满了艺术感。
艺术总监巴里·埃德尔斯坦在信中引用了该剧的台词:“我们生活的网络,是由良苦与苦乐交织而成的。”
所以,这部制作就是一条交织的线索,等待观众去解开——或者不去解开。
在首次看完演出后,我对剧名“终成眷属”产生了新的思考。
我之前一直把这个名称视为对过去伤痛的乐观释怀,但现在却感到它更显得阴暗,是对手段合理化的宣言。
确实是一部交织的纱线,环球剧院的使命完成了。
图片源于:sandiegore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