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在北京举行了一场3对3足球比赛,由人形机器人参赛。比赛的场面颇为滑稽,机器人们踉踉跄跄,时不时摔倒,看上去就像是孩子们第一次参加小联盟的比赛。
经常发生的堆叠事故,以及缓慢的碰撞,让比赛变得更具娱乐性。 有些机器人在比赛中独占球权,另一些则难以保持直立,甚至有几台机器人不得不被抬上担架带离场地。
尽管现场的表演显得有些粗糙,但背后的技术却也不容小觑。每个队伍都是全自动运作,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控制,没有人类的干预或监督。
这些孩子般大小的机器人配备了先进的视觉传感器,可以识别足球并以缓慢的灵活度在场地上移动。 它们还被设计为在摔倒后能独自站起来,尽管有些也需要人类的帮助。
中国在机器人领域投入了数十亿美元,并在努力继续巩固其在下一代机器人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根据摩根士丹利的研究,中国的机器人市场预计到2028年将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届时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80亿美元,远高于目前的470亿美元。
到2050年,中国期待有3.023亿人形机器人在使用中,远超美国的7770万台的预计。 报告指出,这些机器人将主要用于“重复性、简单和结构化”的工作,例如在工厂中。
摩根士丹利工业研究负责人 Sheng Zhong 表示:“国家对‘具体化AI’的支持在中国可能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国家,这推动了持续的创新。”
“在我们看来,中国在AI-机器人技术上领先的趋势可能需要进一步加大,才能引起包括美国在内的竞争对手的更多关注。”
中国对体育的重视越来越明显。
今年4月,21台人形机器人在北京的一场半马拉松中与人类共同参赛,尽管只有六台完成了比赛。
此次足球赛也为即将于2025年在北京举办的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预热,届时将有11项机器人运动参赛,包括体操、田径和足球等。
博仕机器人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Cheng Hao 表示,体育竞赛是人形机器人的试验场。
他们在场上的成功和失误能够加速算法和综合硬件软件系统的发展。
Cheng还表示,安全性是人形机器人面临的一大关键问题。
“未来,我们可能会安排机器人与人类一起踢足球。这意味着我们必须确保机器人是完全安全的。” 他提到,重型机器人跌倒可能会对人类运动员造成伤害的风险。
“机器人与人类的比赛并不在于输赢,重要的是可以进行真实的攻守互动。这将有助于观众建立信任,并了解机器人是安全的。”
讽刺的是,中国的人形机器人在娱乐性上可能超过人类球队。
随着国家男子足球队在国际足联排名中等待第94位的尴尬局面,踢足球的机器人至少懂得如何带来精彩的表演——并且能进球。
在决赛中,清华大学的THU Robotics团队以5-3战胜中国农业大学的Mountain Sea团队,夺得了冠军。
没有缺少进球,也没有听到观众的抱怨。
图片源于:nb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