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koreajoongangdaily.joins.com/news/2025-06-30/business/industry/From-Labubu-to-Gentle-Monster-crossmarket-headway-for-Korea-and-China-relies-on-national-nonidentity/2340373
在民族主义不断抬头的时代,中国和韩国一些最受欢迎的品牌并不是通过彰显自己的民族身份而取得成功,而是选择了抹去这些身份。
奇特可爱的公仔如Labubu和Molly,以及碧昂丝戴的太阳镜,还有看上去像迪士尼精品店的Miniso商店,东海两岸的公司正在放弃民族品牌,转而追求全球美学,吸引着对外国影响和彼此日益警惕的年轻消费者。
在最近一个星期六的早晨,位于首尔南部瑞草区的Miniso江南店充满了年轻购物者,他们在浏览以角色为主题的商品。
一位名叫金恩侨的微笑的大学生说:“有太多我喜欢的东西,我不知道该买什么。” 她的朋友韩承旼补充道:“我开始还以为这是家迪士尼商店,我完全不知道这是中国品牌。”
与此同时,在中国年轻人喜欢的社交媒体平台如小红书和抖音上,用户们分享了在上海Gentle Monster旗舰店的游玩瞬间。
帖子显示了商店引人注目的内部,布满了雕塑装置和与奢侈品牌如芬迪和梅森·马吉拉的限量合作。
许多帖子配有“大空间太惊艳了”或“有太多东西可看”的词句,以及自拍时的太阳镜照片。
在年轻的韩国人中反华情绪上升以及中国年轻人达到相应敌意的背景下,双方公司正在利用无国界的品牌推广,以巩固在彼此市场的立足点。
在中国,民族主义“国潮”让消费者远离韩国商品,韩国企业则转向产品质量和全球品牌吸引力,以恢复人气。
在韩国,中国公司不再依赖低价,而是推广设计和技术创新。
Miniso成立于2013年,位于广州,2016年进入韩国,开设了约70家门店,但在五年后退出,因为被指责为本土百元商店Daiso的抄袭者。
该品牌去年12月以与全球知识产权如迪士尼、漫威、哈利·波特和三丽鸥相结合的角色商品为重点进行了品牌重塑并重返市场。
目前在首尔经营三家门店——在大学路、弘大和江南,Miniso计划在全国增加七个新位置,包括清州、大田和釜山。
“我们希望在今年从10家门店实现200亿韩元(约合1500万美元)的收入,”Miniso韩国的发言人表示。
另一个以盲盒收藏公仔闻名的中国品牌Pop Mart也在韩国扩张。
该公司在弘大和明洞开设门店,满足年轻消费者对惊喜开盒和角色文化的需求。
根据Pop Mart韩国的说法,其在韩国的收入和营业利润去年翻了四倍。
其核心产品系列包括Labubu和Molly等原创角色,以及与可口可乐等全球品牌的限量合作,其中一些具有高昂的转售价格。
“通过利用热门角色,Miniso和Pop Mart成功地淡化了其中国根源,赢得了年轻韩国消费者的青睐,”仁荷大学消费研究名誉教授李恩姬说。
曾因中国对韩国内容的禁令而受到影响的韩国公司,现在则推动全球形象。
“在中国,人们知道Gentle Monster是被碧昂丝、G-Dragon和BLACKPINK的Jennie穿过的。
许多人甚至不知道这是一个韩国品牌,”一位住在首尔的中国商人说道。
时尚品牌如MLB和Fila也在中国获益于模糊的国家形象——通常被视为美国或意大利品牌。
在Fila的案例中,这种形象由于与中国体育巨头安踏集团的合资企业而得到强化,该企业负责分销。
“当时韩国制造的美容品牌如Amorepacific和LG生活健康因为是韩国品牌而名列前茅时,一切是不同的,”中国经济与金融研究院院长全炳书表示。
“现在重要的是品牌实力,而不是国家来源。”
中国稳步渗透韩国消费市场,表明韩国品牌必须相应调整。
例如,机器人吸尘器制造商Roborock在韩国市场的份额超过40%,尽管价格与三星电子和LG电子不相上下。
“韩国公司只有通过更出色的设计和技术与之正面竞争,才能捍卫自己的市场份额,”世宗大学商学院教授金大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