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梅兰妮·西森的新书《美国、中国与控制的竞争》中,七位专家围绕美国与中国是否存在不可调和的世界秩序愿景展开讨论,呈现出一个复杂而引人深思的图景。
专家们普遍认为,西森对美国分析者普遍持有的看法提出了质疑,她倡导重新审视这种观点,即中国正朝着推翻战后秩序并取而代之的道路前进。
西森表示,中国在战后国际秩序中的历史参与可以被描述为“在可接受水平内的偏差”。她的观点是,中国的行为没有西方叙述中呈现得那么具有破坏性,也没有其官方话语中所声称的那么令人钦佩。
她主张,美国应继续将中国纳入现有国际机构,并就吴戈游戏的规则进行权衡。
西森还针对美国政策制定者提出警告,避免对中国领导人言论和演讲进行无批判的选择性引用。这些言论被以片面方式解读,可能并不反映真正的外政策图。
她分析了一种可能性,即美国将逐渐远离其创造的世界,或者重新承诺战后秩序并调整利益与责任的分配。然而,现代美国似乎已经做出了选择,对战后秩序的抛弃和保护主义的倾向令人担忧。
专家瑞安·哈斯指出,西森呼吁美国领导人以更冷静的视角审视“中国挑战”,并清楚地指出,尽管中国在国际秩序中受益,但也并没有全盘接受这些秩序。
哈斯称西森的观点重要,因为中国的志向并不是全面取代美国,而是恢复其作为主要大国的地位,而这种野心不是以全面推翻美国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在此背景下,哈斯也指责美国不断将中国描绘成全球威胁,反而可能导致其他国家向中国靠拢。
对于美国与中国的纷争,专家詹妮弗·卡瓦纳表示,尽管特朗普总统的关税政策扰乱了全球经济,但西森的不懈努力使她看到了未来的合作可能性。
卡瓦纳认为,西森的分析揭示了中美之间的复杂关系,强调了双方在关键领域寻找共同点并避免冲突的重要性。
而迈克尔·汉隆则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西森的书是美国对中国新叙事的有益修正,提醒美国慎重对待中美关系。
汉隆同时提醒,战争回避应始终是美国的首要目标。他指出,冷战后的政策应 更多地关注如何维护大国之间的和平,而不是在战争中寻求胜利。
布鲁斯·琼斯进一步分析,西森关于美国外国政策的观点中,质疑了把“维护规则基础的国际秩序”作为美国外交的核心主张的合理性。
他认识到美国在一定程度上在维护世界稳定方面做出了贡献,但过于理想化的视角可能会导致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实际复杂性失去敏感性。
同时,米瑞亚·索利斯指出,西森的著作展现出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并非简单的对立,而是相互之间的复杂联系,必须关注其他国家的立场和行动对国际影响的作用。
托马斯·赖特则对西森的分析持有保留态度,他认为西森低估了中国对于美国的挑战,并指出美国必须对中国采取更为积极的战略,以确保自身安全。
赖特提到中国围绕台海问题的军事准备以及其对于其他国家的经济胁迫,强调美国需要警惕这些威胁并积极应对。
通过专家们的深入分析,西森的书展现了中美关系的多面性与复杂性,鼓励读者关注未来的战略选择与政策制定。
图片源于:brook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