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外发展金融的现状:对国家和区域发展银行的转变

图片源于:https://www.bu.edu/gdp/2025/06/10/peer-to-peer-lending-chinas-overseas-development-finance-pivots-to-national-and-regional-development-banks/

中国在过去15年中一直是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发展的关键金融来源,自2008年以来,承诺提供近5000亿美元的公共和公共担保(PPG)融资。

随着中国的借贷水平远低于2015-2017年峰值水平,2024年中国海外发展金融的现状如何?这些趋势又揭示了中国未来海外借贷的潜力如何?

根据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中心管理的中国海外发展金融 (CODF) 数据库,2024年记录了601亿美元的新主权和公共担保贷款,共计20笔。这一数据与自2020年以来的趋势相符,平均每年为62亿美元,平均贷款数为24笔。

由Rebecca Ray、Diego Morro、Alice Ni、Mengdi Yue和Riza Zhapabayeva发布的一份新政策简报,分享了2008年至2024年中国海外发展金融的现状,及借款方、行业和贷款类型的变化情况。这个更新显示,自2020年至2024年,中国的海外发展金融首次转向支持国家和区域发展银行等发展金融中介,而非直接项目融资。

CODF数据库自2020年启动,跟踪中国两家发展金融机构(DFI)——中国开发银行(CDB)和中国进出口银行(CHEXIM)对政府、政府间组织、国有企业和大多数国有企业的贷款,金额超过2500万。这一数据库还提供与中国海外发展融资项目相关的高精度地理定位,有助于分析其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与风险。

关键发现:

自2008年至2024年,中国DFI承诺提供4720亿美元的公共和公共担保融资,共计1304笔贷款和信用额度,单笔超过2500万。这一数字相当于以往最活跃的DFI——世界银行所提供的PPG融资的56%。

大型贷款下降:自2020年起,中国海外发展金融的平均贷款规模有所下降。在“一带一路”倡议早期,融资的增长是由大型贷款推动的,特别是超过10亿美元的贷款。但在2020年至2024年期间,这些大型贷款几乎消失了。

2020年至2024年,项目与敏感区域的重叠情况:与以往年份相比,从2020年至2024年,项目与环境和社会敏感区域重叠的可能性增加。在861个精确定位的项目中,约有三分之二的项目特定的CODF融资支持了与至少一种类型的敏感区域重叠的项目。这一发现表明,即使在总贷款减少的时代,高风险项目仍占据中国海外发展金融组合的相当份额。

部门焦点的变化:中国海外发展金融对金融部门的贷款逐渐变得尤为重要。2020年至2024年,这部分贷款占总额的近一半(44.2%)。而在2013年至2019年间,金融部门仅占所有CODF的10.1%。向这些发展金融伙伴的贷款可能让中国避免直接项目监督的负担和风险,并在区域发展银行的情况下,避免增加主权债务负担。

能源领域的贷款总体下降:同时,针对能源项目的直接贷款降至所有CODF的仅10.3%,其中7.5%用于传输和配电项目。在2013年至2019年期间,能源贷款曾占所有CODF的三分之一以上(37.3%)。

无化石燃料贷款:自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2021年宣布中国将停止支持新的海外煤电项目并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以来,中国的公共和公共担保融资已经完全结束了对化石燃料项目的贷款:油气项目以及煤项目的贷款,在所有勘探、开采、提炼和发电阶段均已终止。

然而,对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贷款仍然较少:尽管如此,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贷款并没有增加。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规模通常小于化石燃料或大型水电项目,这对中国地理上非常遥远且规模庞大的DFI构成了挑战。这可能表明更倾向于通过国家和区域发展银行融资可再生能源项目,这些银行规模较小,并且与这些项目距离较近。

在未来几年,中国的海外发展金融不太可能恢复到2015-2017年间的高水平。在过去十年中,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在绝对值和相对发展融资方面均显著增长。这一转变可能反映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成熟,因为中国企业在海外获取经验,能够自行承担项目管理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