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于2025年6月28日在北京正式启动了首个类人机器人足球联赛——RoBoLeague。
虽然这些机器人不需要呼吸,但它们已经能学习运球、射门、摔倒再爬起来。
首场比赛是由清华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研发的机器人队伍进行,最终清华大学的队伍以5-3的比分获胜。
这些由Booster Robotics提供的机器人大致相当于5至6岁儿童的能力,然而与普通幼儿不同的是,这些机器人在没有人类指导的情况下独立比赛。
机器人在比赛中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自主追球、制定战术,实现了完全的自主操作。
虽然这种赛事乍一看可能被视为一种宣传噱头,但它显然不是。
这场比赛是中国首个完全自动化的足球赛,类人机器人完全自主管理,其背后隐藏着更深的野心。
中国寄希望于这样的竞争能加速类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这些机器人运动员将变得更智能、更稳定、更灵活,能够在仓库、养老护理甚至军事领域工作。
RoBoLeague是中国更广泛国家推动计划的一部分。
今年4月,北京举办了一场半程马拉松,类人机器人与人类一起跑了21公里。
尽管其中一名机器人用时2小时40分钟完赛,远远落后于人类冠军,但这一成就依然非常显著。
5月份,在杭州举行了一场两名类人机器人之间的武术比赛。
而在8月份,北京将举办世界类人机器人运动会。
RoBoLeague的每场比赛在一个小型足球场上进行,比赛双方各有三名机器人。
这些机器人利用集成的人工智能系统实时做出决策,从追踪足球到球员位置和进攻尝试。
它们被编程为无需人类控制,并且能够在比赛中摔倒后自行恢复。
然而,这些机器人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比赛视频显示,机器人频繁摔倒、犯下尴尬的铲球失误,并存在大量意外碰撞。
组织者承认,当前机器人在物体追踪方面存在困难,特别是在快速移动的足球及障碍物的导航上。
为此,比赛规则进行了调整,轻微碰撞不受惩罚,失去行动能力的机器人可以被替换。
但是也有迹象显示,机器人的进步速度很快。
组织者表示,这些机器人现在能够采用人工智能自主生成战术,而无需人类的干预。
对于中国来说,类人机器人被视为争夺全球科技主导权的关键领域。
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预测,到2030年,国内类人机器人市场预计将增长至8700亿元人民币(约合1200亿美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北京正在加大对机器人初创企业的资金与政策支持。
希望通过RoBoLeague这样的比赛,加速开发可以像人类一样行走、思考和行动的机器人。
运动显然是一个完美的训练场。
运动需要平衡、反应时间、协调性和团队合作,而这些恰恰是类人机器人仍在 struggle 的方面。
不过,随着比赛的不断进行,摔倒、学习,机器人将越来越好。
这才是真正的游戏。
图片源于:gizmo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