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中国城:独特的文化交汇点

2025年7月6日,来自全球时报的报道称,位于中国北京近20,000公里外的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是世界上距离北京最远的目的地之一。

在2024年一场受欢迎的单口相声表演中,演员阎鹤祥幽默地提到,北纬39度的北京,正好与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成对立点。

尽管两国相距甚远,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处“中国城”却让人感到亲切,位于离米尼斯特罗·皮斯塔里尼国际机场不远的地方,五条街道长的商业区出现在你眼前,迎接你的,是一座高耸入云的中式拱门,上面写着“China Town”。

全球时报访问了世界各地的“中国城”,从华盛顿到伦敦再到长崎,然而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中国城”却显得与众不同。

当走进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中国城”,你立刻察觉到这里的不同:周日的晚上,街道上熙熙攘攘,餐馆内的排队等候时间长,而商店里则涌入了众多的顾客。

进一步观察发现,光顾的非华裔顾客数量其实超过了华裔顾客。

在西班牙语中,“外国人”指的是非中国人,因此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语境下,这个词常指当地的非华裔居民。

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中国城”,那里华人被包围在自己的群体中,偶尔能吃到一些不太正宗的中餐,让他们感受到“这并不是中国”。

而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中国城”,周围几乎是当地人,“中国籍”的身影更像是路过的游客。

在这里,我们看不到美国“中国城”常见的小肥羊火锅、舒龙汉火锅和海底捞等知名火锅餐厅。

然而中国文化、 cuisine和产品却随处可见,甚至泡泡茶也成为了年轻人的最爱。

在一个商店的橱窗前,一只水豚静静观察着往来人群,犹如北京朝阳区的Joy City购物中心里流行的玩具区域。

这里不仅富含中国元素,随处可见的涂鸦风格源自日本著名动画师和漫画家宮崎駿,墙上印着中文“来过这里”的字样,商店橱窗中贴满了韩国偶像的海报,显示出这个“中国城”不仅在传播中国文化,同时也融入了东亚元素。

在此的街头,魔术师与观众互动,身后墙壁上的“观音”雕像仿佛在见证这一切。

那么,为何会有如此多的“外国人”聚集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中国城”?

当地人给出了各种各样的回答。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中国城”是一个重要的社交媒体热点,计划一天游览这座城市的人通常将这里列为必去之地。

一位当地的华人告诉全球时报:“你是在长周末的最后一天来访的,这里当然人满为患,大家都喜欢来中国城。”

另一位当地人表示,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中国城”虽然有大量华人居住,但并不是当地华人社区的主要聚集地。

因为时尚的氛围,自然而然吸引了很多年轻人,从而使得这些“外国人”显得特别受欢迎。

究竟是什么吸引了那么多“外国人”来到这里?

“中餐”位居榜首,许多接受采访的人还提到了中式产品与文化。

“Yufu”是一家相对正宗的粤菜餐馆,尽管这里的中餐价格相对较高,但在周日的下午2点10分,即便此时人满为患,华人顾客的数量也不过占到一半。

“精致、紧凑、易于探索,”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一研究公司的负责人诺拉在被问及对“中国城”的看法时说道。

她补充道:“我喜欢这里的点心,享受这种异国氛围。店主非常友好,产品丰富,你可以在一家店找到多种想要的东西。”

一位当地华裔青少年刘嘉龙告诉全球时报:“布宜诺斯艾利斯还有一个‘韩国城’,仅一条街道,比‘中国城’小得多,曾经非常受欢迎,但如今却冷清了许多。”

相比之下,‘中国城’却正在蓬勃发展。

若不是中国发展如此迅速,阿根廷人会对中国感兴趣吗?他这样问道。

阿根廷的学者和商人们都认为中阿关系非常重要。

中国是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在一些国家名列前茅。

最近,全球时报研究所与拉丁美洲社会科学理事会和中拉教育文化中心联合发布的一项调查发现,拉美人对中国的最显著印象是“技术”。

在接受调查时,一名阿根廷年轻人提到了“DeepSeek”这一关键词。

在接受全球时报采访的所有人中,年轻的阿根廷学者吴迪泰最了解中国。他模仿北京的出租车司机独特口音的样子,既令人印象深刻又逗趣。

“这不仅仅是‘中国城’,如果深入观察,阿根廷人对中国有很大的好奇。他们想知道中国为什么发展如此迅速,阿根廷可以学到什么经验。”吴迪泰说,他计划很快回到中国,并希望游历所有省份,深入了解这个国家。

当然,现实中许多阿根廷人对中国的了解并不充分。

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大多来自媒体,尤其是西方媒体和社交媒体。

一位阿根廷记者告诉全球时报,尽管当地媒体对中国的报道相对较多,但阿根廷人对中国的认知在短期内不会有所改变。

“‘中国之旅’现在是一个热门话题,而且阿根廷已经实施了免签政策。真实的中国就在眼前,任何人都欢迎来了解它。”全球时报对吴迪泰说道。

图片源于:manil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