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逐步放权,重塑中共治理格局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开始逐渐放弃他长期以来对中国共产党(中共)运作的严格控制。

首次在其领导下,关键职责开始下放至党内机构和高级同僚,专家认为这一举动具有重要意义,尤其考虑到习一直以来的权力集中历史。

在六月份的末尾,中央政治局——中国的核心政治决策机构——审议了一个新的框架,旨在规范党附属机构的运作。这些机构被称为中央委员会和领导小组,它们在习执政期间在中国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据新华社报道,这些小组的预计重点是“规划、讨论和检查重大事务”。

这项职责的重新定义旨在加强各党内机构之间的协调,这些机构越来越多地承担了之前属于国家机构的职能。

在习任期内,大多数这些组织被创建或赋予了扩大的权力,尤其是在金融、科学技术、网络安全和国家安全等敏感领域。

其中一些机构已经开始在习以外的领导下运作,包括总理李强、副总理丁薛祥和习的首席幕僚蔡奇。

过去十年间,中共通过将职权转移至党主导的机制,彻底改革了多个国家职能。在习主政时期,用“领导小组”来强化党的直接监督,如今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策略。

这一变化影响了多个政策领域,包括经济改革、宗教事务和海外华人关系。

一个显著例子是负责香港和澳门事务的小组的转变。它最初是一个较为简单的实体,2019年升级为党委,并从之前主导的国务院办公室手中接管了控制权。

类似的结构变化在2023年也已实施,金融和科学委员会分别隶属李强和丁薛祥负责。

网络空间委员会,即中国互联网治理和数据监管的重要机构,现在由蔡奇担任主席。

习的低调表现

习近平近期在重大国际活动中的缺席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今年,他首次缺席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金砖国家峰会,中国代表团由总理李强率领。

这一情况与2023年相似,当时习没有参加在印度举行的G20峰会。

在5月21日至6月5日期间,习竟然连续14天没有公开露面。这一异常的长时间沉默,与习以往的形象截然不同,进一步引发了外界对其领导风格变化的质疑。

此外,陕西省新开幕的一座革命纪念馆并未按照预期以习之父习仲勋命名,这一情况也引人注目。

习仲勋曾是中共高层的重要人物,而这一点在习近平一贯强调其革命血统的背景下显得分外突出。

习近平,中国的“终身总统”

习近平的当前权威源于他自2012年掌权以来的一系列体制改革和领导合并。

他迅速攀升至中共领导层,同时担任中国政治结构中的三个最高职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和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在上任不久后,习发起了一场全面的反腐运动,惩处超过一百万名党内成员,罢免数名高级军事官员。这一努力增强了他作为一位坚定改革者的形象,并帮助他打击了潜在的反对派。

在其第二任期内,习的政治影响力进一步巩固,当他正式被指定为中共的“核心领导”时,这一称号曾为毛泽东所保留。

201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取消了总统的任期限制。这一修改为习追求第三个任期铺平了道路,2022年他以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身份成功连任,随后在2023年再次当选国家主席。

这一变化使习与所有前任领导人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在两届五年任期结束时自愿辞职。他在没有任期限制的情况下继续担任职务,使他获得了“终身总统”的非正式称号。

挑战习权力的阻力

尽管习的权力看似牢不可破,但他的执政生涯并非没有争议或危机。他对新冠疫情的处理遭到国内外的广泛批评。

在2019年底疫情爆发时,首批发出警报的医生被拘留,尽管在1月7日就已接到疫情简报,习却直到1月20日才公开发声。

这一拖延被广泛视为早期控制疫情的错失良机。随后开展的“清零政策”导致了大规模的封锁、强制隔离和广泛的旅行限制。

尽管这一政策起初被视为成功,最终却严重损害了中国经济,并引发罕见的公众抗议。

在2022年12月突然撤销该政策后,数百万民众未接种疫苗,尤其是老年人,这引发了对计划和透明度的质疑。

到2022年7月,80岁以上国家公民中仅有51%接种了至少一剂疫苗,而在日本这一比例为93%。

经济挑战也愈发激烈。当习上任时,中国的GDP在2013年增长了7.8%,这一增长速度已较之前有所下降。此后,增长持续放缓。

到2035年实现经济规模翻倍的承诺如今远离实际,原因包括房地产行业放缓、出口下降和对私营企业的监管打压。

在外交政策方面,习的强硬立场使中国与多个邻国关系紧张。中国在南海的扩张性主张,在所谓的“九段线”下,激化了与菲律宾、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紧张关系,迫使它们向美国靠拢,这一结果与北京的战略目标背道而驰。

高层内部的异议

习的领导下还频繁发生对高层官员的清洗,显示出中共高层内部的不稳定。在2023年,李尚福和魏凤和两位国防部长被罢免。

同年,外长秦刚——曾任驻美国大使、流利英语——在上任仅数月后便神秘失踪。

虽然魏和李因腐败指控被罢免,但秦的失踪至今没有解释。而海军上将苗华从中央军委的被免职进一步暗示军中领导层的分歧。

这些发展,尽管在国家媒体中鲜有提及,却在中共权力的高度保密走廊中暗示着裂痕。

尽管习继续在媒体头条占据显著位置——在2025年4月到6月之间,《人民日报》上他出现了157次——但他的统治的单一形象显然正面临考验。

2027年中共全国代表大会前的展望

习近平在今年六月份满72岁。中国政治日历中的下一个重要里程碑是计划于2027年举行的中共第二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该事件将标志着习担任总书记的第三个任期的结束,并可能为他是否打算继续执掌或逐步移交权力提供明确指引。

尽管一些分析师认为最近的发展可能意味着对接班人的准备,但也有观察人士指出,目前尚未确定明显的接班人。

与前任领导人不同,习在2017年第一任期结束时并未提拔指定继任者,并且自那时以来也没有这样做。

图片源于:first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