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布的中国J-36战机图像揭示了其激进的“混合”设计,这种设计融合了隐形轰炸机和高速战斗机的特征,引发了分析人士的激烈讨论。
这架战机的外观呈现出一种大型无尾混合翼机身结构,以增强隐形能力,同时具有战斗机般的特征,如锐利的机头和罕见的三发动机配置,这可能在降低雷达反射的同时提升了速度和机动能力。
这种被称为“战术隐形轰炸机”的概念,具备大型内部武器舱,可能是中国为印太地区打造一类新型远程打击飞机的尝试。
J-36战术隐形轰炸机简介
J-36隐形飞机多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这些曝光让人们对其技术能力、预期任务范围以及与美国第五、第六代飞机的对抗能力产生了新的疑问。
自2024年12月首次在社交媒体上出现以来,这架飞机便吸引了大量的猜测和分析,并随后再次被捕捉,展示了以前未见过的多个角度。
该飞机似乎在打破一些技术壁垒,显示出前所未有的隐形配置,其机身融合了隐形轰炸机和隐形战斗机的元素。
这是一个故意的混合设计,结合了适合高空轰炸机的水平混合翼身设计以及可机动的高速低空战斗机。
这一形状的飞机引发了疑问,它到底是技术的突破,还是一种试图在单一飞机中整合过多特性的雄心壮志而导致的无效设计。
战斗轰炸机的结合
是否可能设计出一种既能够携带大量弹药又能执行战斗机机动动作的“战术隐形轰炸机”?
如果是这样的话,这将表明解放军在气动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然而,这些潜在特征的出现可能是一种过于雄心勃勃的尝试,以至于在一架飞机中融合了过多独特的特性。
然而,飞机的菱形机翼似乎没有尾翼、鳍或垂直结构,显然是为了降低飞机的雷达反射率。
类似于美国空军第六代设计的行业渲染图,J-36显示出中美工程师可能已发现不需要尾翼和垂直结构即可进行机动和矢量的方法。
可用的机身视图显示出一架大型光滑平坦的战术轰炸机,其下侧具有战斗机式的进气口。
与通常设计成在机翼上方平滑圆形的高空隐形轰炸机不同,J-36缺乏硬边或突出结构,降低了“电磁波”反射的能力,这使得敌方雷达难以形成准确的雷达回波信号。
美国的B-2和B-21也被设计成在敌方雷达下如同“鸟”一样。
然而,J-36在这类设计的基础上结合了像F-35和F-22那样的战斗机式的特征,如用于优化速度的角度锐利的机头和机翼下方的矩形进气口。
虽然这可能增强了战斗机的能力,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雷达信号,从而降低了隐形效果。
隐形特性与热成像签名密切相关,目前尚不清楚J-36可能囊括了什么样的热管理方法。
也许J-36最显著的特点是其三发动机设计,这可能在增加速度的同时引入了新的动力和飞行灵活性维度。
第三台发动机可能是将F-22式的机动性带入一个更大、更重的轰炸机平台的努力。
虽然第三台发动机可能提高速度并为大型轰炸机型平台提供矢量机动的可能性,但它可能会挑战隐形设计的热排放控制。
三台发动机的使用可能会增加热量,从而在敌方传感器面前显现出其“热”信号。
在分析可用的图像时,照片与初步分析的结果相符,其机身被观察者认为是一个“战术轰炸机”。
它展现出一种混合翼身的隐形布局,旨在以低雷达签名进行操作。
然而,飞机的形状也与战斗机工艺相契合。因此,这架飞机呈现出一种“混合”形式,表明解放军可能在努力整合不同的任务,或是实现一种更快、更机动、更低空的战机,能够执行战术轰炸任务。
从飞机的底部拍摄的可用照片显示,飞机似乎具有与隐形设计一致的大型内部武器舱。
然而,这架飞机也由锐利的前端构成,通常旨在最大化速度。
机身配置还揭示出更尖锐的战斗机式发动机进气口和更像第六代战斗机的锐角尖翅。
所有这些都引发了一个问题:制造一种战斗轰炸机混合体是否具有战略和战术优势?
与中国的H-20轰炸机等高度飞行的全水平轰炸机不同,这架快速的低空轰炸机能够在目标附近携带大量弹药,同时仍能保持相当的隐形能力。
与战斗机相比,战术轰炸机能够攻击更多的目标,因为它可以携带更大的武器载荷。此外,作为一种战术战斗机,这种新型混合机型可能快速且灵活到足以避免或至少挑战敌方的防空能力。
纯隐形战斗机虽然可以投放一些JDAM和大型激光制导炸弹,但其内部武器舱远小于战术轰炸机,而在全武装状态下(即“兽形模式”)会妨碍隐形效果的发挥。
最终,实际的差异幅度将涉及到观察者不易发现的性能参数,如任务系统、传感、计算、火力控制和武器投放。
如果这款新战术轰炸机具备B-21那样的能力,能在空中作为“传感器节点”进行指挥控制,或者像F-35那样具备机动攻击敌方防空能力的特性,这种新型飞机实际上可能构成前所未有的威胁。
图片源于:nationalsecurity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