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舒亚·查尔斯·伍德德(Joshua Charles Woodard),29岁,是一家位于深圳的制造咨询公司The Sparrows的联合创始人,他一直以来都对制作实体产品充满热情。
从8岁时开始,他便参加陶艺课程,制作小型超级英雄雕塑。他在14岁时得知一家香港公司收购了传奇娱乐的大部分股份后,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两次经历影响了他在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学习,他主修机械工程并辅修汉语。
他曾想,流利的汉语与能够制作产品的技能将会是一个绝佳的组合。
在MIT的第三年中,一位教授邀请他参加在上海的为期两周的京剧课程。在那里,他学习了身体动作,并掌握了足够的汉语进行表演。
他原本预期中国是一个穷困的共产主义国家,然而他却发现这是全球最资本主义和消费主义的地方之一。他不断思考:中国的哪些政策促进了这个基础设施的形成?
在2018年,他在MIT毕业的最后一年获得了施瓦茨曼学者项目的录取,这是一个为期一年的全球事务硕士学位,学习地点在北京的清华大学。几个月后,他搬到中国,此后在这里生活了七年。
他的清华大学学习经历与MIT截然不同,课程时间更少,但有更多听取特别演讲者的机会,包括约翰·克里(John Kerry)。
有一天,他参观了位于北京附近的雄安新区,这是一座实验性城市,他考察了那里的一些开发项目,并与政府官员会面。那一年,他获得了关于中国运作的基础知识,包括治理和历史,获得了硕士学位。
毕业后,他搬到深圳,加入了一家小型产品设计公司,担任项目经理和机械工程师。由于工程团队90%的成员只会说中文,他开始学习工程领域的汉语,每周和一位汉语老师约见一两次,并随身携带专门记录行业术语的笔记本,如“螺钉”、“注塑”和“成型”。
2021年,经九次面试后,他加入了苹果公司的相机研发团队,担任工程项目经理,在那里工作了近四年。
但他知道,在那里想要晋升至管理层,可能还要10到15年。这在他打算永远留在深圳的情况下是可以接受的,但考虑到他希望冒险的决心,他选择了留下,发展出独特的专业技能。
在中国生活的调整
乔舒亚在芝加哥的一个工人阶级社区长大,母亲是一名护士,父亲是一名工人。在他家乡,长时间的盯视可能意味着危险,而在中国,这通常是出于好奇心。他需要适应这种差异。
有一次,在2019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一个醉酒男子要求他出示护照并指责他抢了工作,随后警察将其带走。现在,深圳成了他的第二故乡,生活更加舒适,钱花得更值,并且他建立了坚实的人际网络。
他还积极参与打羽毛球,认为这是年轻人交友的好方式。
走向独立
今年,乔舒亚与中国裔美国人、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生苏珊·苏(Susan Su)创办了The Sparrows制造咨询公司。
他们意识到,有些公司需要帮助管理生产和工厂,但负担不起完整的中国团队。他们的目标就是填补这个空白。虽然不从事工程,但他们可以处理其他所有事情。
团队成员包括两位创始人及一位供应链专家和一名律师。乔舒亚指出,在美国,签署合同就意味着所有事情都结束;而在中国,建立与工厂及其管理者的信任和关系才是推动生产和效率的关键。
当地有个词叫“双赢”,意味着与供应商建立真诚的关系,作为合作伙伴共同成长。
他们从第一天起就实现了盈利。乔舒亚每月从利润中拿到2500美元的薪水。他和朋友合租一套969平方英尺的公寓,每人每月支付600美元。
贸易政策与现实
关税对The Sparrows的工作确实有影响。乔舒亚表示,感觉上美国在试图主导一切,但苹果手机、医疗消费品以及谷歌、亚马逊和山姆俱乐部的产品仍然在中国制造。
除非有人能解决如何迁移40年的供应链发展问题,包括人力资源和熟练劳动力,并且解决大多数移居深圳的人愿意每周工作60或70小时以向家乡汇款的问题,否则所有这些都是噪音。
同时,他们正在与哥伦比亚的合作伙伴讨论法律上的关税解决方案,以分割生产。未来,一旦公司能够更独立运作,乔舒亚希望能更靠近家人,并推动美国的业务发展。
起初,父母认为他从芝加哥到MIT已经很远,但他搬到中国对他们来说更加困难。但只要保持经常联系,他们已经找到了一种节奏,并保持了沟通。
图片源于:businessins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