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Wham!成为首个在中国演出的西方流行音乐团体

在华盛顿与西方影响保持警惕的中国,Wham!于1985年的演出让人瞩目,成为第一个在这个共产国家演出的西方流行音乐团体。

George Michael,作为这个英国热门二人组合的一半,后来称这些中国演出为他一生中“最艰难的表演”。

这场备受瞩目的演出分为北京和广州两场,间隔三天,是在18个月的饮宴和一些阴谋下促成的。

该组合的经理Simon Napier-Bell在2005年的一次访谈中回忆说:“这是两年的午餐,我喂饱了整个政府,143人每人三次。”

虽然Wham!希望在中国打破文化壁垒,并成为第一支在中国演出的西方音乐团体,但Queen也在与中国官员进行接洽。

为了提升Wham!的竞争力,Napier-Bell制作了两份宣传册,一份是Wham!的,另一份则是Queen的,前者展示了Michael和他的搭档Andrew Ridgeley的健康形象,后者则是Freddie Mercury流行而 flamboyant的姿态。

这一策略成功了,Wham!最终得到了演出的许可,尽管确定不会为这两场演出获得报酬。

1985年4月7日,“Careless Whisper”的演唱者在北京的舞台上演出,观众人数达到了12,000人,每张票售价1.75美元,这对许多观众而言是三天的工资。

一些观众通过政府部门获得了免费票。

在热身表演后,一位街头舞者登场,随即有录音通过扬声器宣布,观众不允许跳舞。

随后,Wham!登上了舞台,虽然表现得比较保守,但Michael尝试让观众随着几首歌的节拍拍手,但观众却只报以“礼貌的掌声”。

当时,中国几乎没有流行音乐。

Michael对CBS新闻说:“在某些情况下,你知道以某种方式摇动身体的某些部位基本上会被视作冒犯,而不是娱乐。”

他还补充道:“我们确实将演出调控得相当谨慎。”

在1985年与《芝加哥论坛报》的交谈中,Michael表示:“这是我一生中最艰难的演出。我简直不敢相信观众起初是多么安静……我不知道,他们并不是因为认为我们在乞求掌声而不拍手,而是因为他们对拍手的时机把握得不太好,因为他们的节奏感与我们大相径庭。”

更令人意外的是,这场巡演还为纪录片《Wham!在中国:外国的天空》拍摄。

然而,许多靠近舞台的粉丝对于摄影机和灯光感到疑惑与不安。

Napier-Bell回忆道:“下面有7500人受到灯光和站在外面的警察的威胁,而楼上的7500人则越来越疯狂。”

而在广州的第二场演出在5000人的观众面前进行时,气氛稍显平稳。

图片源于: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