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在2025年6月继续增长,BYD和特斯拉表现突出

2025年6月,中国新能源车辆(包括电池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燃料电池车)销售达到1,329,000辆,同比增长26.7%,较5月环比增长1.68%。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的数据包括所有在中国制造的车辆销量,不仅限于乘用车,还包括商用车和出口车辆,这些被称为批发销售。

即使不计出口,留在中国的新能源车辆总数仍达到112.4万辆,同比增长16.8%,较5月增长2.7%。这意味着有205,000辆新能源车辆被出口,同比增长140%;其中电池电动车出口130,000辆,同比增长100%;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出口75,000辆,同比增长240%。

在新能源车辆的批发销售中,电池电动车占据了绝大部分。859,000辆电池电动车的销量再创年度新高,较2024年6月增长40.4%,较5月增长3.0%。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包括增程电动汽车(EREVs)的销量则为470,000辆,同比增长仅7.8%,且较5月略微下降0.63%。

如果将电池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销量相加,已经达到了1,329,000辆,而燃料电池车的销量仅有不到1,000辆。

全面考虑所有驱动类型的销量,总数为2,904,000辆,较去年增长13.8%,较5月增长8.1%。859,000辆电池电动车占整体销量的29.6%,而新能源车的市场占比为45.8%。而5月的新能源车市场占比已经达到48.7%,去年同期为41.1%。

比亚迪(BYD)在制造商中依然占据领导地位,就像整体市场一样,在6月达到了今年迄今最好的结果,虽然只是微弱的优势。比亚迪销售了382,585辆新能源车辆,同比增长12%,仅比5月略微增长0.03%。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销售数字可能是通过价格战得来的。由于比亚迪在5月底开启了大幅降价策略,其销售数字应谨慎对待,同时也有报告显示比亚迪面临不断增长的产能过剩。

为了完整展示,比亚迪的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42.5%,较5月增长1.2%,达到了206,884辆;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销量则下降至170,744辆,同比下降12.5%,较5月下降1%。

特斯拉在6月在中国销售了61,484辆电动汽车,这一数字是零售销售,即在中国销售的车辆。这是同比增长3.75%,且是今年在华第二高的销售记录。不过,特斯拉上半年的销售数字则较去年下降5.4%,为263,410辆。此外,1万辆在上海超级工厂制造的特斯拉被出口。

吉利集团在6月销售了122,367辆新能源车辆,同比增长86%。新能源车辆的大幅增长对其整体表现有着显著的贡献,同比增长42%至236,036辆。在吉利旗下,新成立的极氪(Zeekr)集团也表现不俗,贡献了43,012辆,其中26,310辆来自Lynk&Co,16,702辆来自极氪品牌,尽管比5月的销售有所减少。

在其他品牌中,极氪(Leapmotor)继续保持近年来的良好发展,6月以48,006辆新能源车辆创下公司历史最佳月销售,同比增长138%,较5月的新纪录增长6.5%。小鹏汽车在6月录得34,611辆的销售,同比增长224%,并在第二季度首次实现六位数销量(103,181辆)。相对而言,蔚来(Nio)在6月的增长略显逊色,同比增长17.5%,销量为24,925辆,其中14,593辆来自Nio品牌,6,400辆来自Onvo,3,932辆来自Firefly。

而小米在6月的销售情况则与5月相比有所下降。小米未能提供具体的销量数据,仅表示6月交付的车辆超过25,000辆,似乎低于5月报告的“超过28,000辆”。小米正在加速生产,并最近推出了第二款车型——YU7电动SUV。

李汽车(Li Auto)作为一家主要专注于增程车型的初创公司,6月销量为36,279辆,同比下降24%,较5月下降11.2%。根据CN EV Post的数据显示,这是李汽车五年来首次在6月销量同比下滑。

然而,奇瑞(Chery)在6月的销量表现强劲,71,582辆新能源车的销量同比增长59.6%。但该汽车制造商的总交付量为219,044辆,意味着其新能源车辆的销售仅占总销量的约三分之一。

图片源于:electr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