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乌克兰战争中的立场逐渐转变

近年来,随着俄罗斯全方位入侵乌克兰,越来越多的观察人士认为中国在这一国际冲突中的立场正在发生变化。

尽管中国在公开场合呈现出中立的立场,声称尊重乌克兰的领土完整,同时强调需要关注俄罗斯的安全关切,但其背后的真实态度似乎正在悄然改变。

根据来自欧盟官员的信息,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与欧盟外交政策首席代表卡雅·卡拉斯上周的会谈中表示,中国无法接受俄罗斯在战争中的失败,认为这将使华盛顿能够将更多精力集中在中国问题上。

这一引人注目的发言在布鲁塞尔的四小时会谈中首次被《南华早报》报道,讨论了包括贸易实践、台湾问题、中东局势以及乌克兰战争等一系列话题。

会谈中,欧盟指责中国倾向于支持莫斯科,并指出俄罗斯对一个主权国家的入侵违反了国际法。

据称,中国对欧盟指控俄罗斯在战争中使用中国产品及其他组件表达了异议,并担忧西方对中国金融机构的潜在制裁,以及乌克兰在冲突中的胜利可能带来的影响。

对于中国在战争中的立场变化,欧盟的不满情绪日益累积。

一份来自欧盟的机密报告指出,中国(包括香港)在“约80%”的制裁规避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欧盟27国也开始针对认为在“破坏乌克兰领土完整和主权”方面有责任的中国企业展开行动,并计划在最新的制裁包中对一家中国商人实施资产冻结和签证禁令,原因是该商人多次向俄罗斯转移了受到欧盟出口限制的商品。

此外,还有两家中国公司因向俄罗斯军方出售全地形车、红外探测器及其他光学组件而受到重点关注。

随着欧盟和北约对中国在战争中的角色表示担忧,北约秘书长马克·鲁特近期在柏林时表示,中国和俄罗斯对跨大西洋联盟构成了日益增长的威胁。

鲁特指出,中国和俄罗斯可能会协调对台湾和欧洲的攻击,以使西方在不同地区的冲突中陷入困境。

他表示:“习近平在攻击台湾之前,首先会打个电话给莫斯科,询问普京是否能够让我们在欧洲忙碌。”

在俄罗斯全方位入侵乌克兰前,中国和俄罗斯签署了所谓的“无上限战略伙伴关系”。这个伙伴关系虽然不包括正式的军事同盟或相互防御的具体承诺,但涉及到广泛的军事合作和战略协调,以增强两国的安全利益。

尽管如此,中国在公开场合仍然试图与俄罗斯的行为保持距离。

在王毅欧洲之行后,外交部发言人重申了中国对乌克兰危机的立场,称其立场客观一致,主张对话、停火与和平,认为持续的乌克兰危机对任何一方都无益。

不过,分析人士却对此表示关注,特别是王毅近期的表态被认为是中国在外交上变得更加大胆,似乎不再是传统的东方外交,而是展现出直接且较为鲁莽的态度。

俄罗斯政治学家娜塔莉亚·谢夫什科娃在接受“现时”采访时指出,如果普京被允许保留克里米亚,那么西方愿意谈判和妥协的情况下,中国也会感到自己的手脚被解开。

图片源于:rfe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