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十二面体是一种具有12个面的青铜物件,起源于罗马帝国的西北省份,制作时间可追溯至公元二世纪到四世纪。
自1739年在英格兰中部首次发现例证以来,这种物件一直让考古学家感到困惑。
如今,已经发现超过120个罗马十二面体,其分布覆盖奥地利、比利时、法国、德国、英国、匈牙利、卢森堡、荷兰和瑞士,但在意大利完全没有发现。
根据古典考古学家迈克尔·古根伯格的研究,这些十二面体的基本形状是规则的五角十二面体,各面由12个五边形组成,形成一个中空的立体,共有20个角。
每个角顶端有一个小球,且每个五角面上都有一个不同直径的孔。
罗马十二面体的大小范围为4到10厘米,高度从1.6英寸到3.9英寸不等,重量从30到580克之间,壁非常薄。
尽管迄今未发现任何写作或古代艺术中对它们的描述,专家们仍提出了超过50种理论,试图解开这一谜团,然而其中大多数现已被证明不太可能。
古根伯格认为,十二面体可能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毕达哥拉斯的哲学理念有关。
在柏拉图-毕达哥拉斯的象征主义中,四种立体形状与四种元素相关联:四面体与火,八面体与空气,二十面体与水,六面体与土。
作为第五种规则的立体体,十二面体被视为代表宇宙的全能象征。
研究认为,公元二世纪时,学者如普鲁塔克复兴了将十二面体视为与天空和宇宙相关的象征思想,可能对罗马帝国中的凯尔特人产生了影响。
在1966年的一次发掘中,考古学家在德国发现的一位女性的坟墓里,出土了一个罗马十二面体,旁边还发现了一根棒状的骨制器物。
这一发现暗示,十二面体可能与某种象征性权杖关联,进一步增强了与德鲁伊教传统的联系。
古根伯格推测,十二面体最有可能作为一种宇宙性的全能象征,其功能类似于护身符,传递着更深层的文化和精神的含义。
尽管许多关于该物件的用途理论未能得到证实,但作为历史遗物,它依然激发着人们无限的好奇和探索。
未来的研究仍将集中在揭示这一古代文物背后隐藏的历史与意义上。
图片源于:live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