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的美国人口普查局数据的分析,中国在2025年5月占美国所有贸易的比例仅为5.89%,这是23年来的最低月度比例。
这一变化被一些分析师归因于特朗普总统的关税政策,或者是某种“原产地规则”的操控。
不可否认的是,这一转变是显著的。
在特朗普于2017年初入主白宫后,中国曾占美国贸易总额的17.77%,是三倍于目前的数字。
随后不久,特朗普就开启了对中国的贸易战,这场贸易战一直持续到拜登总统任内,并且在特朗普第二任期内有所升级。这场贸易战在诸多方面改变了美国的进出口格局,然而并非以所有的方式都产生了预期效果。
特朗普政府的一个主要目标是缩减美国与全球的商品贸易赤字。
公平地说,这一目标并没有达到,甚至可以说是失败的。
美国的贸易赤字在过去八年当中有六年是上升的,四年来更是超过了1万亿美元。
但这种赤字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到2018年年底,美国与中国的贸易赤字是其他任何国家的五倍。
如今,这一赤字与中国的比重已经仅稍大于与墨西哥的赤字,并且是近几十年来首次低于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合计赤字。
尽管美国与中国的贸易赤字下降了29.37%,但与墨西哥、加拿大及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赤字却分别大幅上升:
墨西哥上升121.08%,
加拿大上升240.67%,
韩国上升268.33%,
台湾上升385.39%,
越南上升212.85%。
或许你会认为,与盟友的赤字总比与中国的赤字要好。
然而,特朗普的“解放日”关税政策于4月2日宣布,虽然在7月9日暂停,现已大部分延长至8月1日,这给这些国家以及世界其他地区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关税威胁。
为什么要这么做?
上述国家,除了加拿大,主要是因为特朗普政府认为中国在通过操弄“原产国”标签来规避高额关税,特别是越南。因此,考虑到美国与超过100个国家的贸易盈余,推广这套理论就显得不那么明确。
特朗普发起的全球贸易战的另一个副产品是,与美国盟友的关系也遭到了损害,或者说关系紧张。
此外,另一项重要指标——美国贸易进口的总额中贸易进口的比例则显著下降。
尽管过去几十年里,美国的出口与进口之比一直维持在约40%的相对稳定水平,但今年这个比例出现了明显下滑,尽管贸易赤字依然在上升。
在此背景下,我们更深入地分析了“美国产品”标签的货物进入美国、尤其是来自中国商品的转变。
特朗普于2017年入主白宫时,中国已经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且这一地位持续了两年。
在特朗普的任期内,中国在贸易中排名第一的情况,仅在2020年特殊的COVID-19疫情年再次出现。
如今,中国已然退到美国第三大贸易伙伴,远远落后于排名第一的墨西哥和排名第二的加拿大。
这一落后不仅是排名的变化,甚至连与全球其他国家的比例也越来越接近。
早在特朗普执政初期,中国的进口占比曾经超过20%。
然而,自2018年以来,这一比例便未能再现。
目前,墨西哥和加拿大在进口方面已排名中国之前。
即便是在去年,中国的进口占比仍有13.43%并排名第二,而到2025年5月,这一比例已经降至7.41%。
过去一年,中国在美国的手机及相关设备进口中占比曾达到44.71%。
然而,今年4月及5月,首次降至二十年以来的第四位,依次是印度、越南和泰国。
根据2018年与2025年前五个月的比较,中国的进口量下降了27.55%,而美国进口的整体增幅则达到了47.29%。
这其中的差距是惊人的。
另外,出口方面同样不容忽视。
从2018年到2025年前五个月的数据来看,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下降了12.49%,而对全球的出口则上升了30.24%。
这一数据对于出口商而言,无疑是令人震惊的。
具体而言,这表示向中国出口的原油减少了30.3亿美元,这一市场曾是美国出口的重要领域,而如今中国却愈发依赖来自俄罗斯和伊朗的石油。
此外,乘用车出口下降了25.4亿美元,主要汽车零部件下降了6.88亿美元。
在进口方面,中国在手机及配件领域的进口下降达到了128.6亿美元,计算机类别下降了105.7亿美元。在座椅、电视与计算机显示器、家具及配件方面,各个领域均出现了超过20亿美元的下降。
综上所述,特朗普首个任期与第二个任期初期,中国与美国贸易的比例变化可谓戏剧性展现。
简单来说,特朗普首个任期内有六个月是过去二十年来中国与美国贸易额最高的,而除了两次是在2018年贸易战宣布之前,所有其他月份均为Trump任期最多。
而在他第二个任期的前五个月,特朗普已经主政了四个月的最低贸易额,也都是在3月和4月左右。
根据官方美国政府数据,确实难以找出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并没有被脱钩的证据。从17.77%的高峰降至5.89%无疑支持了这一观点。
其影响是:美国的贸易赤字持续上升。
从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到拜登,再到目前的特朗普第二任期,情况并未改善。
此外,盟友间的关系亦变得紧张。
图片源于:forb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