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6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5.8%,超出市场预期,并较5月份的4.8%上涨幅度有所加快。
进口方面,6月实现1.1%的首次正增长,显示出贸易回暖迹象。
此次出口增长主要受益于中美双方达成的关税暂时休战协议,促使企业和消费者抢先加速采购,尤其是在美国市场需求恢复的推动下,鞋类、服装、玩具等消费品进口显著回升。
伴随着中美贸易谈判在伦敦取得阶段性共识,双方暂时搁置了原计划于8月12日恢复的加征关税,使得贸易氛围趋于缓和。
然而,尽管6月出口数据亮眼,中美贸易关系依然充满波动与不确定性。
数据显示,6月对美国的出口较5月呈现大幅反弹,按人民币计价增长32.4%,但1月至6月整体出口仍同比下降近10%。
自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征收高达245%的关税后,中国政府亦采取反制措施,对进口商品实施高额关税。
双方在贸易紧张局势持续升级之际最终选择暂停部分关税,给予谈判留出缓冲期。
然而,谈判进程迄今未呈现实质性突破,部分企业仍为不可预测的政策环境感到担忧。
特朗普政府已宣布将关税提高30%,但考虑到双方的延期协议,实际执行尚待观察。
此次出口增长的亮点还体现在对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往来中。
中国对泰国出口增长22%,对越南出口接近20%,对印度出口超过18%。
东盟国家作为区域贸易枢纽,吸纳了大量中国制造业的转移生产订单,有助于中国企业分散美国市场带来的风险。
此外,中国与欧盟的贸易也保持强劲态势,上半年同比增长6.6%。
然而,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征收更高进口关税,导致汽车出口同比大幅下滑38%,汽车零部件出口也下降超过23%。
此轮出口回暖有助于支撑中国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经济学家普遍预计季度GDP增速将超过5%。
不过,专家指出,随着关税仍将保持高位,中国制造商难以通过降价快速扩大市场份额的空间愈加有限,出口增长可能在未来数季度放缓,从而对整体经济增长形成压力。
根据资本经济研究院的黄子春分析,虽然近期出口值反弹明显,但中美贸易政策依然充满变数,制造业扩张将遇到挑战,对经济的拖累不容忽视。
从更长视角来看,2024年前六个月中国对外贸易仍保持增长,总额突破20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8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在特朗普总统重新执政后,中美贸易战逐步升温,但中国企业通过多元化海外生产及开拓新兴市场有效分散了风险。
全球贸易顺差达到5860亿美元,显示出口优势依然明显。
中国政府正在推动国内消费刺激政策,以减少对出口和制造业的依赖。
上个月最新数据表明,6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略有回升,中止了此前连续的通缩趋势,但工厂出厂价格则出现近两年来最快降幅,反映出工业品需求疲软与成本压力。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鼓励消费升级和扩大内需,包括推出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计划,短期内提升了零售市场活跃度。
然而,经济转型之路依然坎坷,房地产市场债务危机持续,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对经济增长形成挑战。
此外,全球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多,美国等主要经济体增强保护主义倾向,特别是特朗普政府曾威胁对金砖国家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其中中国作为创始成员受到更大压力。
在这一背景下,澳大利亚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于7月12日至18日对中国进行为期一周的访问,出人意料的是他在访问日程中优先安排了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会面,随后才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举行会谈。
这是阿尔巴尼斯自就任总理以来的第二次访华,体现了中澳关系的显著缓和。
此前,澳大利亚与中国因后者在印太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以及诸多地缘政治考量关系一度紧张,前一届澳大利亚政府与北京关系陷入冰点。
此次访问,阿尔巴尼斯还将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会谈,重点讨论双边合作与地区安全议题。
总体来看,6月出口数据的回暖为中国经济注入了短期动力,但需警惕贸易战遗留影响和全球经济环境的多重压力。
随着8月关税复归威胁的临近,企业决策将面临更大不确定性。
中国的经济能否成功转型为以内需为主导的增长模式,避免陷入“出口依赖陷阱”,仍是各界关注的焦点。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持续推进消费升级、深化产业链创新及区域贸易多元化战略,是助力经济稳健增长的关键路径。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政府及企业需要灵活调整战略以应对未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