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国关税政策的不断调整,印度在全球贸易竞争中迎来了新的机遇。
根据印度政府智库NITI Aayog于2025年7月发布的最新报告,印度在美国市场的出口表现显著增长,尤其是在涉及22个关键HS-2产品类别中的竞争优势日益凸显。
这一形势使印度在与中国、加拿大、墨西哥等主要竞争对手的角逐中占据了有利位置。
然而,贸易专家同时提醒印度政府应避免仓促达成贸易协定,以免牺牲长远利益。
根据NITI Aayog的第三季度贸易观察季报,印度出口商品覆盖的22个优势HS-2类别,占印度对美出口总额的61%,且这些类别中的美国进口额约占68%。
这不仅展示了印度制造业在多个重要行业的强劲竞争力,也为印度企业打开了美国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
涉及的领域不仅包括高价值的核设备、电子产品和汽车工业,也涵盖劳动密集型的服装、纺织品和医药制品。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针对中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国的关税显著提高。
以中国为例,其商品面临55%的关税,较4月份公布的34%进一步攀升,形成了对印度的价格优势。
此外,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关税分别达到35%和30%。
而印度目前适用的关税率为26%,且美国暂时于2025年7月10日起暂停实施该关税,直至8月1日,印度出口企业享有一定的免受关税影响期,但若无临时贸易协议,关税有可能恢复执行。
在贸易数据方面,2025财年第一季度印度对美国出口实现了22.18%的同比增长,单是6月的出口增长更高达23.53%。
美国已成为印度出口的最大市场,同时也是印度进口的重要来源国。
同期印度自美国进口额增长了11.68%,显示双边贸易关系持续深化。
印度整体出口(商品与服务)同比增长5.94%,其中商品出口增长1.92%,出口结构优化迹象明显。
尽管印度在美国市场获得了显著的竞争优势,国际贸易形势依然错综复杂。
环球贸易研究机构Global Trade Research Initiative(GTRI)特别提醒,印度应避免受到美国政府强压力下谋求快速贸易协定的诱惑。
GTRI的分析指出,印度关键领域尤其是农业,若贸然作出让步,将可能导致难以逆转的经济影响。
该机构警告称,特朗普总统领导下的美国采用的“MASALA”贸易策略,实为一种以杠杆施压达成的互惠协议,但却往往对合作方不利。
这些协议要求合作国降低关税,承诺购买一定数量的美国商品,但缺乏对等的美国承诺,并赋予美国在未来随时提高关税的权力,增加了贸易的不确定性。
事实上,除越南和英国外,全球绝大多数主要经济体包括日本、韩国、欧盟和澳大利亚都对美国的这一强硬贸易姿态表示抵制。
面对有限的成功,美国政府近年来加剧了施压措施。
2025年7月7日,白宫宣布对日本和韩国部分进口产品征收25%的关税。
几日后,7月12日,美国又威胁对欧盟和墨西哥出口商品加征30%的关税,即使相关谈判仍在进行中。
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2025年7月全球贸易最新数据,第一季度美国进口激增%14,强于全球大多数经济体,该涨幅主要源自企业抢先进口以避开新增关税的策略性行为,而非消费或经济本身的强劲需求。
这导致美国贸易逆差扩大,中国、欧盟、墨西哥与越南等国均因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尽管中国对美出口小幅增长,进口则有所下降,反映出中国努力利用美国市场稳定出口的趋势。
相对而言,印度和韩国等新兴经济体第一季度出口分别出现4%和5%的收缩,其贸易环境极具挑战。
UNCTAD报告还分析,全球贸易正在向更加碎片化和保护主义趋势发展,政府纷纷采取内部优先的产业政策,比如补贴和出口管控,分散跨国供应链,增加贸易壁垒。
尽管企业尝试在“近岸外包”(nearshoring)与全球供应链一体化之间寻求平衡,但整体来看全球集聚度仍高,供应链脆弱性上升。
2025年第二季度数据显示,随着美国新增关税的实施,进口额显著下降,全球需求因此承压,出口型经济体面临调整压力。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第一季度的贸易“提前进口”效应将逐渐退去,未来全球贸易可能进入更为艰难的局面。
面对当前严峻形势,韩国贸易协会(KITA)在6月初开展的调查指出,韩国贸易界期待新政府调整战略贸易政策,积极应对美国关税风险。
受访的416名行业专家中,20.7%的人将建立稳定贸易环境和应对美国加征关税作为优先任务。
调查显示,韩国出口企业普遍对2025年出口前景持悲观态度,超过43%受访者预计出口将下滑超过5%,仅有不足18%预期增长。
专家们希望政府采取大胆政策扶持以应对包括钢铁和汽车等重点行业的美国关税威胁。
综合来看,美国调整关税政策不仅改变了全球贸易格局,也让印度得到相对优势。
印度借此契机,实现对美国出口的快速增长,巩固了其作为全球重要贸易伙伴的地位。
然而,贸易环境仍面临巨大不确定性,特别是美国政治局势变动频繁,贸易政策可能骤变。
印度必须保持战略定力,避免在政治压力下仓促签署可能损害核心产业的协议,如农业。
同时,印度应积极推动多元化贸易政策,强化与其他经济体的合作关系,提升产业竞争力,以稳固和扩大其全球贸易和经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