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铁的通勤者们未来或将与一群自动送货机器人和平共处。这些机器人不仅能够在地铁中穿梭,还能携带食物,为便利店提供补货服务。
本周,深圳地铁进行了一次试点测试,超过三十台四轮自动送货机器人在活跃的地铁列车上上下车,并最终将包裹送到几家7-Eleven便利店。虽然这一测试仅在非高峰时段进行,且属于初步尝试,但背后支持该项目的公司相信,这些机器人很快就能在大约100家7-Eleven门店中发挥作用。
此次试运行由万科旗下的一家子公司开发,该公司部分由深圳地铁拥有。根据《南华早报》的报道,这41台机器人大约三英尺高,外形粗壮。在一段视频中,可以看到这些机器人排队在地铁站等候乘客下车,然后顺利地进入地铁车厢。一旦到达目的地,机器人便自动下车,驱动自己到达一个电梯,电梯则是通过遥控激活的。
当机器人抵达店面后,工作人员会解锁它们的箱体,取出里面存放的货物。在此案例中,视频显示一名工作人员正在卸下似乎是一箱茶的货物。每台机器人都有一个LED屏幕,屏幕上显示着卡通眼睛和微笑的表情。
万科声称,这些机器人的运作依赖于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规划的结合。它们配备了全景激光雷达,类似于无人驾驶汽车中使用的技术,从而使它们能够“看”到周围的世界。此外,万科设计的一种底盘系统,如同“骨架和运动神经”,使机器人在上下地铁车厢或电梯时能够进行微小的自主调整。整个送货过程由一个基于人工智能的调度系统管理,该系统负责安排调度、确定最佳送货路线。
该系统会考虑多个变量,如送货要求、货物类型和地铁的运载能力,从而制定最有效的路线。万科表示,这一系统的建立旨在简化并加速地铁系统内商铺的物流,这些商铺以往通常依赖于地面上的人类司机运送货物,而地面货车往往因停车困难或道路拥堵而面临延误。
深圳的地铁系统庞大,共有300多个站点遍布这座超大城市,许多站点设有商店和便利店。参与试验的一家便利店经理表示:“过去,货品只能通过地面交通送到地铁站,不仅在地面停车困难,而且将货品从地面转运到商店的过程常常会遇到地铁的早高峰,导致送货时间延长,人力成本增加。”
7-Eleven尚未对此次试点测试做出回应。
这项地铁送货机器人的试验是深圳市“具身智能机器人行动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旨在到2027年加速机器人在多个行业的应用。更广泛地说,中国政府近年来也在积极推动公共空间中机器人的常态化应用。早在4月,约20个双足机器人在一场被称为世界首届“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中与人类并肩竞速(仅有四台机器人完成比赛,其余大多因绊倒、偏离轨道或因浓烟故障而停滞)。最近,中国机器人公司Unitree更是直播了声称是世界首场人形机器人拳击赛。
相较之下,美国在引入机器人进入公共区域时的反响则不那么乐观。去年,纽约警察局因通勤者和隐私维护者的强烈反对,决定正式退役一台在地铁车站巡逻的蛋形安全机器人。与此同时,像Starship这样的公司已经在39所大学中推出了小型送餐机器人,但这些机器人的推广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机器人迷路、掉进沟渠以及难以穿越街道的困难。亚马逊据报道也在开发AI训练的机器人,未来有望跳出货车进行送货。
但如果说街头的hitchBOT——一台被破坏者在费城砍头的搭便车机器人——的遭遇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那么人们或许还需要一些时间去适应在公共空间中与人形机器共存的生活方式。
图片源于:pops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