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菲深化军事合作 抗衡南海中国挑衅 加强快艇基地建设与防务联盟

近年来,随着南海局势日益紧张,美国与菲律宾显著强化了双边军事合作,通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尖端无人系统部署以及联合军演,多方面提升地区防御能力。
位于菲律宾巴拉望岛西海岸的快艇发射设施计划建设成为两国防务合作的新亮点。
该设施选址在巴拉望省的Quezon镇,距离敏感的第二托马斯浅滩不足260公里,旨在支持菲律宾海军快速部署装备尖端的快艇,包括由美国俄勒冈州ReconCraft公司制造的刚性充气艇和突击艇。
这些艇只专为执法及军事快速截击设计,有效提升菲律宾在争议海域的灵活应对能力和威慑力。
分析人士指出,基地邻近争议水域能缩短航行时间,提升菲律宾海上存在的可信度。
作战分析专家Sylwia Monika Gorska表示,“地理上的接近性在行动上具有关键意义,有助于增强马尼拉的海上作战态势。
”该快艇基地预计于2026财年第一季度投运,包含仓储与会议设施,为菲律宾武装部队提供南海巡逻的重要起点。

与此同时,美国海军正在巴拉望岛的Oyster Bay海军分遣基地升级船只维修设施,投入约100万至500万美元,专门支持最长11.6米(38英尺)各型有人艇与无人艇的维修与保养。
升级工程由美国海军设施工程系统司令部负责招标设计建造,美国驻菲律宾大使馆确认该设施非军事基地性质,所有美军活动均与菲律宾盟友密切协同完成。
此举旨在提升菲律宾小艇维修保障能力,强化快速海上战备水平,体现美国偏重“低足迹”威慑战略的调整。

美国空军2025年7月7日首次部署F-35A“闪电II”隐形战斗机至菲律宾克拉克空军基地,作为美菲联合空中战斗演习“Cope Thunder Philippines 25-2”的组成部分。
此次演习涵盖巴萨空军基地及吕宋岛北部指定空域,历时至7月18日,动员超过2500名美菲军人参与,包括约225名美国太平洋空军人员及2301名菲律宾空军官兵。
F-35A战机在演练中执行模拟制空、近距空中支援任务,并联合菲空军的FA-50PH轻型战机展开联合巡航。
美军派遣多型战机参与,包括F-35A、F-16、F-22、A-10以及空中加油机和运输机,菲律宾则贡献FA-50PH、A-29“超级图卡诺”、AS-211及多种旋翼机。
演习内容丰富,涵盖空中压制、防空破袭、补给加油、电子战等,且强调实战条件下的多边互操作性和火场协调。
此次演习基于美菲1951年签订的相互防卫条约及2023年扩展的《加强防务合作协议》(EDCA),该协议将可以使用的美军基地数量从五个增至九个,遍布菲律宾北部、南部及巴拉望。

演习期间,菲律宾海岸警卫队监视到三艘中国军舰——“天王星”侦察船(815G型,AGI-853)、中国海警4203号及052D型驱逐舰“桂林”(164号)在菲律宾专属经济区内卡布拉岛西部69.31海里处活动。
中国舰艇未响应多次无线电质询,引起菲方高度关注。
该动态与美菲联合空中演习同时进行,菲方强调中国在本国海域的军事存在违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2016年国际仲裁庭裁决及菲律宾海洋法令。
历史活动显示,“天王星”此前曾参加包括2024年巴利卡坦联合演习和“剑鱼”军演,并活跃于印度澳大利亚附近海域。
装备包括雷达、信号情报系统、通信截获设备、电光导向器及卫星通信设施,吨位估计介于6000至6600吨之间。

南海的安全背景日趋复杂,中国持续在第二托马斯浅滩、黄岩岛等争议海域对菲律宾船只施加“灰色地带”胁迫手段,如水炮驱赶、高能激光照射、船只撞击及封锁等。
美太平洋司令部官员指出,中国的这些行动并未迫使东南亚国家放弃海洋权益,反而促使美国与区域盟友逐渐加强战略协同。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政府强调,联合军演目的在于提升国家防御与地区安全,非针对任何国家。
美空军将此次演习纳入冷战后首个完整的太平洋级别演练系列“Pacific Department-Level Exercise”,涵盖“坚决力量太平洋”、“坚决空间”、“翡翠勇士”及“机动卫士”等子项目,检验分布式作战、供应链韧性及多域联合互操作性。

克拉克空军基地在美菲军事历史中占据重要地位。
sourced image from online
1903年设立的斯托岑堡堡垒更名克拉克野战机场后,曾是冷战时期美国在海外最大的空军基地之一。
二战太平洋战场中,该基地经历1941年12月日军空袭重创。
战后,克拉克成为亚洲航线重要后勤枢纽。
1991年皮纳图博火山喷发及菲律宾参议院未续签美军基地协议后,美军撤离,基地转型为军民两用。
现为菲律宾空军第710特种作战联队驻地,并继续支持巴利卡坦、“Cope Thunder”等联合演习,美军A-10及HH-60直升机仍在多边训练期间使用该基地。

F-35A“闪电II”是单座单发隐形多用途战斗机,采用复合材料和内置武器舱设计,雷达截面小,极大提升战场生存力。
搭载普惠F135发动机,推力约177千牛,最高时速可达1.6马赫,作战半径约1240公里,极限过载9G。
武器库包括AIM-120 AMRAAM、AIM-9X、GBU-31精确制导炸弹、GBU-39小直径炸弹及25毫米GAU-22/A机炮。
传感器配置涵盖AN/APG-81 AESA雷达、电光靶向系统、分布式光学孔径系统及战术数据链,支持实时信息共享。

根据美军相关负责人的介绍,F-35A部署菲律宾旨在强化基于敏捷作战理念的威慑及快速反应能力,提升地区盟友一体化和应对潜在威胁的准备状态。
分析人士如田侠、阿诺·勒沃指出,此举是美方测试前沿部署战略、扩大菲律宾在台湾与南海突发事件应对中的角色。
菲律宾地处吕宋海峡附近,后者为南海通往太平洋的重要海上枢纽。
尽管有观点担忧美军增兵可能挑起中方反制,但菲律宾政府坚持主权维护和军事现代化进程,强调联合训练与军事采购有助于提升防卫能力。

此外,菲律宾正在幕后加强与台湾的防务合作。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国防部长吉尔伯特·特奥多罗称:“不承认台湾安全与我们无关,是对现实的回避。
”尽管未改变对台湾的外交承认政策,菲律宾日益关注中国在南海的军事压力及网络攻击。
菲律宾国家安全委员会资料显示,中国船只活动增加,网络与间谍活动也在加剧。
特奥多罗表示,鉴于此前缓和中方紧张未果,菲律宾有权与台湾加强关系。
匿名官员透露,菲台间安全合作比公开声明更密切,受总统马科斯放宽交流限制影响。
菲律宾防务相关学者参与高层台军论坛,双方海岸警卫队近期开展巴士海峡联合巡逻,台湾派员旁观美菲日三方在巴丹群岛举行的“Kamandag”联合军演。
该群岛为菲律宾最北端,距台湾不足200公里,分析认为此类行动明显针对中方海上力量。
匿名台湾顾问表示,两国防务关系日益紧密。
中国国防部发言人上月发布声明,指责菲律宾“绑上美军战车,成为破坏地区稳定的共犯”。
由于地理邻近、菲律宾大量侨居台湾人口及美菲防务协议,两国学者认为与台湾合作乃大势所趋,一教授称“台湾是抵御扩张主义中国的缓冲区”。
菲律宾外交部长特雷莎·拉扎罗透露,近期两名资深菲官员访台引发严峻外交摩擦。
台湾民进党立法委员王定宇表示,以往双方关系冷淡,如今开始“相视而笑”。

在基础设施领域,菲律宾交通部与美国贸易发展署签署合作协议,推进全长212公里的苏比克湾—克拉克—马尼拉—巴坦加斯铁路发展,连接菲律宾多个重要港口。
sourced image from online
该项目致力于缓解货运拥堵,推动区域经济复苏,支持未来客运服务。
美国和日本为主要技术与资金支持方。
据悉项目造价约32亿美元,计划2026年完成设计,2027年开工建设。
美国贸易发展署代理主任托马斯·哈迪强调,该计划彰显美菲同盟在维护自由开放印太地区中的战略关键作用。

在南海争议热点,第二托马斯浅滩作为菲律宾军舰“亚岩礁”号的驻守点,遭遇多次与中国船只的摩擦与冲突。
美军在该区域设立名为“亚岩礁”的特遣部队,提供无人水面艇技术协助与情报支持,操作于巴拉望指挥融合中心。
菲律宾武装部队表示,尽管有美方技术援助,但西菲律宾海的所有任务均为“纯菲律宾行动”。
2024年6月17日,中菲在该浅滩爆发激烈冲突,菲律宾船只被中国海警撞击,一名水手受伤断指。
此后中国采取更激进的“使用武力”策略,包括近距离接触、激光照射及水炮攻击,持续加剧地区紧张局势。

2025年初,中国派遣“巨型怪兽”165米长战舰(编号5901)前往黄岩岛,体现其在争议海域的升级存在。
对此,美菲合作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无人系统部署及训练支持,构建一套包括先进监视和快速响应能力的防御框架。
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在2025年访菲时特别提到无人水面舰艇运营情况,菲律宾预计通过2024年中公布的5亿美元外国军事融资计划,获得更多此类装备。
2025年美菲联合防务工业愿景声明聚焦无人系统、舰艇维护及后勤,契合菲律宾“自立国防”复兴法案目标。
此次合作模式被视为同盟国快速部署先进军事力量、应对新兴安全威胁的范例。
同时,菲律宾保持作战自主权,确保对南海主权的坚决维护。

近年来,中菲海上对峙频发,中国海警及海军舰艇多次与菲律宾船只发生摩擦。
据国家任务组调查显示,2025年6月,一艘编号16838的中国舰艇在菲律宾蒂图岛附近拖拽降落伞式锚,破坏逾464平方米珊瑚礁,叠压珊瑚面积达307平方米,严重威胁海洋生态。
事发时该舰被中国海警及其他两艘舰艇护送离开,锚具遗留现场影响珊瑚生长,激起菲律宾社会和环保组织强烈谴责。

在菲律宾国内,菲律宾裔美籍社区对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最新政策表达担忧。
根据新出台法律,美国将于2025年1月1日起对绿卡持有者和外籍劳工的海外汇款征收3.5%税率。
对此,旧金山大学菲律宾研究项目负责人詹姆斯·扎萨迪亚兹指出,这将对菲律宾收款家庭生活造成深远影响,减少汇款量及稳定性。
他认为这一政策加剧了美国移民经济负担,影响跨国家庭的福祉和经济支持。

总体来看,美菲军事合作步入新阶段,强力回应南海复杂挑战。
美方投入资源打造多功能快艇基地和维修设施,提升菲律宾海军巡逻效率和维护保障能力。
无人水面舰艇及先进战机融入联合行动,不仅加强菲律宾海上监控,也巩固印太地区战略平衡。
菲律宾在强化与台湾的非正式防务往来中巧妙应对大国竞争,加之交通基建及民用项目的升级,展现出多维度抵御对外压力和促进国家持续发展的决心。
未来,随着区域安全形势演变,美菲联盟预计将在战略、科技和产业合作上持续深化,形成维护地区稳定和航行自由的坚强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