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将更好地推动产业和科技创新

图片源于: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507/18/WS6879b8fba310ad07b5d90aa6.html

北京 — 中国的国家经济开发区将发挥更大作用,以孵化产业和技术创新,这得益于一系列旨在促进新质量生产力的政策措施的出台。

自成立以来的40多年,这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在推动中国开放和增强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最新一期的中国经济圆桌会议上,来自各界的嘉宾纷纷对此进行讨论。

国家经济开发区集中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包括下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制造以及海洋经济和海洋设备,商务部官员纪晓峰表示。

中国于1984年在东北城市大连建立了首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到2024年,这一数字已增至232个。

位于江苏省东部的苏州工业园区内的苏州华亿科技有限公司,从一家维修企业发展成为全球平板显示测试行业的领导者。

“在成立我们的半导体部门时,我们把开发团队命名为‘珠穆朗玛团队’,象征着我们在半导体测试技术上攻克挑战的决心,并努力达到‘技术之巅’。”公司董事长陈文远表示,他将公司的成功归功于多年来持续的技术创新投入。

珠穆朗玛在西方被称为喜马拉雅山。

得益于对平板显示、智能穿戴、半导体和汽车电子测试设备研发的不断关注,苏州华亿科技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并成为中国科技创新板首家上市公司。

在中国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内,有超过85,00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18%以上。

2024年,国家经济开发区几乎占国家外资利用和外贸总额的四分之一。

这些区域共同创造了16.9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36万亿美元)的地区GDP。

中国在优化经济开发区内的商业环境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以充分发挥其在推动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中的作用,纪晓峰表示。

商务部在5月份发布了一项工作方案,以进一步促进经济开发区内的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该方案列出了对经济开发区的政策支持,以促进国家重大产业和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设,并鼓励经济开发区内的领先企业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形成创新联盟。

为了巩固制造业基础,该方案支持这些区域参与国家重点项目,如制造业技术改造和升级,鼓励它们通过数字智能和绿色技术升级传统产业,并建立未来产业的孵化器和试点区。

基于国家经济开发区获得的制度优势,文件承诺进一步改善和创新开发区的管理模式,这预计将为区域内公司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她补充说,国家经济开发区将继续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航空航天等战略新兴产业,并对未来产业进行前瞻性的规划。

该文件还承诺将在国家经济开发区内进一步培育新质量生产力,进一步增强企业对增加创新投入的信心。

专注于工业智能和智能技术研发的南京赛云智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江苏省江宁经济开发区内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建立了符合工业4.0标准的智能工厂,采用一系列先进的自动化和智能科技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

南京赛云的品牌经理钟从庆表示:“未来,我们将加大对工业人工智能等新产品和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帮助更多企业实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的转型。”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