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世代凝视”的误解与现实

最近,TikTok 上流传的“Z世代凝视”引发了广泛关注,许多年轻人认为这一概念的夸大真实性。

众多年轻人表示,如果真有此种现象,那只是对长辈无知行为的一种回应。

尽管如此,这个概念在千禧一代、X世代和婴儿潮一代中获得了即时认同,他们描述这种凝视为面对直接提问或互动时的一种空洞、甚至焦虑的表情。

有时,这种表现还体现在Z世代在客户服务中缺乏问候或回应的现象上。

更有报道称,出生在1997年至2012年之间的年轻人在接电话时也不主动问好。

代际之间的这种普遍指责与抱怨现象并非新鲜事。

千禧一代的“无法启动”,X世代的“懒散”心态,甚至婴儿潮一代所带来的种种问题,都引发了前辈对后辈的“教训”。

现在轮到了Z世代面临类似的指责,我们听到了有关他们不再给酒吧买单、出人意料地对宗教感兴趣、易受网络诈骗影响以及对宽松裤装热爱的讨论。

几乎没有什么事情能像共同的抱怨和指责那样团结不同代际的人。

然而,“凝视”现象的讨论也反映出我们重视的社交技能,以及我们如何学习和价值这些技能。

在审视这些焦虑和反击时,可以发现Z世代的凝视其实既与他们自身有关,也与那些因其行为而感到挫败的人们息息相关。

Z世代凝视真的存在吗?

要确认Z世代凝视的存在,最大的困难是找到愿意承认自己这样做的年轻人。

与几位Z世代人士交谈后,我得出的主要结论是,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或他们的朋友有过这种凝视。

曾任Vox实习生的自由记者Sam Delgado表示,她对所谓的“无神凝视”感到困惑。“我开始的时候有点困惑,因为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也没有立即理解,”Delgado表示。“虽然我的其他Z世代朋友没有我那么健谈,但我从未见过他们这样凝视。”

出生于1997年的年轻人Kat Swank也对此表示怀疑。“我的TikTok推荐页确实在告诉我这是真的,”Swank告诉Vox。“但我觉得我从未真正经历过。”

显然,问人们是否做了一些令人尴尬的事情并不会引发大量的坦诚。

心理学专家表示,尽管目前没有同行评审的研究来证实这一凝视的起源或意图,但相信在某种程度上Z世代的凝视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这样做。

同时,也有理由相信,年轻人现在对年长者的凝视在某种程度上与过往的世代有很多共同之处。

纽约大学心理学助理教授Michael Poulin的研究领域主要关注人们如何应对逆境,他表示:“我见过很多Z世代的凝视。”

他对这种空洞的凝视深感熟悉。“作为大学教授的一部分,环顾四周,你总会看到一群年轻人似乎更希望自己在别的地方。”

Poulin补充道,他从教以来经历过许多代际的凝视。“这些凝视不仅仅是Z世代的特有现象,而是年长者抱怨年轻人表现不佳的传统延续。”

这种现象与我们父母对我们要求多加眼神接触、用完整的句子回应,或者在晚餐时不龟缩、握手要坚实的方式很相似。

显然,即使在遥远的过去,我们中的一些人并没有做出足够的眼神接触,或者说得太简短,造成了不良的社交形象。

Poulin指出:“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成年人告诉自己,经历过青春期和二十多岁的人一定比现在更出色。”他认为,年长者对Z世代的抱怨可能也反映了他们年轻时的某些遭遇。

“这绝不是首个未能成功表现出可响应性成人的世代。”

尽管如此,Poulin也认为:“我愿意推测,Z世代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会略微更糟。”他指出,关于Z世代在社交媒体上的普遍抱怨,自然是一个新的现象。

抱怨年轻人如何令人厌烦,过去通常只是小圈子的闲聊,但现在却被记录下来并在社交媒体上放大,甚至可能成为病毒式传播。

一位名叫Tara Well的巴纳德学院教授表示,Z世代的凝视不是凭空捏造。

她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社会知觉、认知和自我意识。“我见过一些学生的Z世代凝视。”Well解释说。

她认为,Z世代的凝视使她反思“自我物化”的概念,这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理论,指的是人们将自己视为物体,或者仅仅通过外表来看待自己,并逐渐将他人也看作物体和图像。

“Well表示:“我们不再从动态的角度看待他们,认为他们是充满思想和情感的活生生的人。”

她进一步表示:“如果你把人看作只是某种想法或影像,那么你就像翻阅一本旧杂志或在手机上滑动。”

很明显,社交媒体与自我物化之间存在联系。

如果社交互动主要依赖于无休止的面孔和镜头,那么这可能会影响我们与面对面人类交往的方式。

正如Swank所说,在她高中时期,有充足的机会接触社交平台如Snapchat、Facebook和Instagram,“那时候的Instagram还是你发出自己最糟糕照片时的滤镜。”

而当时的年轻一代并未像现在这般接触TikTok,社交媒体平台的算法也尚未发展到如此程度。

Swank认为,她作为过渡世代的“zillennial”,在某种程度上躲避了最严重的影响:“你看在线社交生活完全在线上吗?我无法想象,这会对你的社交技能有什么影响。”

“在线上,你可以停止与某人的互动,你无需与他们交谈——我完全可以看到这些习惯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

虽然我们都经历了疫情对社交生活的影响(而且都接触过社交媒体),但Z世代是唯一一个在疫情前未能真正体验成年社交生活的世代。

对于感觉不满的年轻人来说,或者对疲于应对这一话题的Z世代而言,值得安慰的是,这一代人不久将会摆脱自己的特征凝视。

正如Poulin所说:“Z世代将会逐渐适应,因为人们将继续进行面对面的互动。”

他指出,尽管Z世代的面对面互动速度可能不会与年长世代一样快,但他们会体验到参与与否的结果。

当他们开始参与这些互动时,年长一代可能会找到新的指责对象。

图片源于:v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