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落幕,经济议题成为焦点

图片源于:https://foreignpolicy.com/2024/07/23/china-third-plenum-explained-xi-jinping-economy/

2023年7月18日,中国共产党(CCP)在北京西部的一家军事会议酒店圆满结束了第二十届党 Congress的第三次全体会议,会议在习近平领导的象征性露面下结束。

第三次全体会议因其在党的五年周期中是第三次会议而得名,主要涉及经济政策,结果受到干部和全球企业的关注。

此次全会确实关注了经济问题,但也打破了先例:当去年秋季会议未在常规时间召开时,外界普遍猜测由于党内清洗和经济逆风而导致的推迟。

随着会议的结束,我们现在可以对演讲和文件进行解析,以获取对北京经济思维的深刻洞察,并评估在习近平的非同寻常统治下CCP机构的表现。

本次会议期间一个反复出现的口号是“改革开放”,这一术语有着丰富的历史,但在当今的背景下,其含义截然不同。

1978年,最高领导人邓小平在毛泽东混乱统治的废墟上寻求重建,旨在为经济增长创造稳定条件。他将主张“阶级斗争”的毛派干部排除在外,并提拔希望进行经济实验的改革者。

1978年第三次全会的 keynote演讲成为邓小平的胜利宣言。在同样的军事酒店里,他以简练的四川口音呼吁中国对外资和海外制造企业敞开大门。

这项新的“改革开放”政策促使了数十年的增长,使大众摆脱贫困,并使中华人民共和国融入全球经济。

在毛泽东统治下,官方会议虽然时常显得不稳定,但邓小平寻求一种更稳定的节奏。文化大革命的恐怖正在消散,干部们在官僚仪式中找到了某种安慰。

中国共产党日历上的headline事件是全国代表大会;根据毛泽东去世后的模式,通常在以2和7结尾的年份的10月召开。

当大会结束后,附属的全体会议将在未来五年间召集,直至下一个全会。

这些中间会议通常会召集几百名中共大佬和选定的专家,历史上通常在下一个五年大会前召开五到九次(以七次最为常见)。

全会的主题通常包括党内任命(第一次全会)、政府人事(第二次全会)、经济改革(第三次全会)、党务建设(第四次全会)、确定新的五年计划(第五次全会)、文化和历史管理(第六次全会)以及在下一个全国代表大会前的闭幕总结(第七次全会),每次会议还处理过程中出现的敏感党务。

自2023年初的第二次全会以来,习近平的顶级团队中的几名成员,包括国防和外交部长,已在中共纪律检查部门的清洗中消失,涉及贪污和其他不当行为。

在此次全会中,他们的命运被最终敲定。有些违规者被剥夺了党籍,面临刑事审判。

其他人则获得了更宽松的处理:上周,前外交部长秦刚在失踪一年后,正式失去了中共中央的成员资格,但在一份官方文件中,仍保留了“同志”的称谓——降职但未至完全丢脸。

然而,个人的内幕交易究竟如何并不比整体基调更为重要:宣传的“主旋律”和“党线”。

在之前的时代,全会的主题反映了更为集体的领导。

而如今,该议程紧密地与习近平本人与其自身的意志相跟随。

自1978年邓小平重大突破奠定了模板以来,观察家们一直热切关注第三次全会对中国未来变化的可能预兆。

结果各不相同。

在1980年代的第一次第三次全会扩大了从农村到城市的经济改革,但随着通货膨胀上升,随后的第二次第三次全会收紧了国家的工资控制和商品价格上限。

1989年天安门广场镇压后,政治改革被冻结,1993年的第三次全会表示经济改革将继续:全会的公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说法留出了言辞空间。

这一表达的演变带来的历史性变化为许多国有企业的解散和2000多万人的“铁饭碗”福利保障终结。

2003年和2008年的第三次全会在事后看来,似乎稍显温和:未能更新中国增长模式和纠正党内一些不受控(且有时为贪婪的)行为。

当习近平于2012年上台时,他得到了同僚的授权,通过整顿腐败和实施结构改革来确保中共的未来。

习近平作为领导者的第一次第三次全会——2013年11月的那次——受到高度期待。

这次全会宣布了重大变革:结束独生子女政策和决心让市场力量在经济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外界观察人士竭力希望看到中国的经济现代化朝向与西方的趋同,称赞这次全会为杰出之举,而习近平则被视为一位大胆的“改革者”。

独生子女政策在经过数年的实施后被取消。

然而,在2015年中国股市暴跌、对整体经济的稳定性造成威胁后,中共却对市场机制产生了反感。

国家随即采取了强硬手段:强迫性地要求股票上市和拘留金融记者。

同时,党机构在日常生活中愈加显现,并对私人企业采取了更为强硬的态度。

打压运动捉住了维权律师和记者;政府监管机构向中国蓬勃发展的科技行业施压。

政治优先于经济地位,进行压制。

到2018年,习近平已决定取消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统的任期限制,同时该职位与更为重要的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角色同时担任。

尽管该职位是国家称号,技术上不属于党政府和日历日程,然而这一行为似乎扰乱了党内政治的规范节奏。

2018年的第三次全会在春节前举行,时间不寻常,且重点放在了人事而不是经济问题上。

今天,回望习近平2013年的首次第三次全会,显示出基于当次或任何其他党会议进行预言的局限性。

一些计划得以实施,而在其他方面,意外事件可能已经超越了最初的优越意图。

无论言辞如何,十多年后,现实趋势是政府在经济中干预愈发增多,而非减少。

习近平作为一名改革者已经展现出面貌,但州市外观察者希望的方向并不多。

自习近平掌权并在预期时间举行他首次的第三次全会以来,两次后来的全会却在常规时期之外发生。

现如今,习近平无限期掌权,已经积累比自毛以来更完整的正式头衔和个人影响力。

在即将落幕的第三次全会中,习近平与他的同志们重申了预计的主题,并使用了一系列口号,其中一些例如“改革开放”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反映了邓小平的遗产。

文件重申了安全与控制的重要性,并同时呼吁在绿色技术和半导体等关键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些被认为是未来增长的关键。

在过去的第三次全会中可能提到的一些长期问题如今再次浮出水面,但从未得到应对。

在2003年和2013年的公报中建议推出一项财产税以为地方政府的健康和福利支出增收,但至今并没有形成全面政策。

如今,逐渐崩溃的房地产行业威胁着地方政府债务和整体经济的危机。

到2024年,中国共产党对市场力量的态度显得比2013年更为谨慎,重申了1993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口号,并呼吁建立“市场秩序”,同时对私营部门提及甚少。

即使在1978年,重要的政治活动实际上发生在邓小平首次会议之前的幕后。

在邓小平结束该届会议的 keynote发言中,尽管他呼吁同事们“解放思想”和“向前看”,但将“改革开放”这一短语抛诸脑后,而是引述了列宁并赞扬了毛。

邓小平通过使用毛的语言框架他的新举措,称要追求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干部必须“从事实出发,寻找真理”。

邓小平呼吁法规超过外资法律,仅仅列于例行主题,比如森林、工厂和劳动的立法清单最后。

邓小平的改革的激烈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才逐渐显现,体现在行动而非言辞中。

因此,这或许也适用于2013年的第三次全会,当时习近平用他前任们的语言构建了自己的雄心。

无论在会议上说了些什么,中国的政策制定往往更依赖于个性以及事件的压力,而不仅仅是党和国家的展示性会议。

今年的第三次全会已经产出了5000字的公报和一份“决定”文件,以及大量的记录、评论和澄清,以阐明中共的意志。

这些文件高度赞扬了习近平的“全面深化改革”,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提供太多具体内容。

不管未来中国的政治和经济走向如何,习近平在引导两者方面的持续核心作用似乎得以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