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俄罗斯在太空合作的潜力与挑战

图片源于:https://mwi.westpoint.edu/houston-we-might-have-a-problem-russias-asat-test-and-the-limits-of-china-russia-space-cooperation/

2021年11月15日,俄罗斯进行了一次直接升空反卫星(ASAT)导弹测试,击中了一个俄罗斯卫星,产生了超过1500个可追踪的轨道碎片。

这一产生的碎片对国际空间站(ISS)上的机组人员造成了威胁,迫使包括俄罗斯宇航员在内的机组人员寻求庇护。

这些碎片还将对另一个主要的航天强国——中国造成新的危险。

随着卫星星座的增加和一个长达数十年的中国空间站建设项目即将完成,俄罗斯的ASAT测试威胁到了在低地球轨道(LEO)上活动的中国航天员和卫星。

然而,与美国对俄罗斯ASAT测试的强烈谴责不同,中国官员对此事件保持了显著的沉默。

中国对此事件的处理突显了中国与俄罗斯太空关系中的战略逻辑及潜在紧张局势。

从太空治理的外交合作到计划共同在月球建立基地,中国和俄罗斯在外层空间的合作日益增加。

这种两国之间的紧密联系可以降低昂贵的、尽管可能利润可观的探索项目的成本,并有助于平衡美国。

然而,中国与俄罗斯太空合作仍面临重大的障碍。

对中国技术被盗的担忧,以及俄罗斯在中国面前充当配角的前景,将继续加剧两国之间的关系紧张。

此外,俄罗斯的ASAT测试表明,俄罗斯在损害中国的太空利益以服务于自身利益时,是毫不犹豫的。

因此,尽管紧密的中俄太空关系将对美国构成巨大的挑战,但这种合作伙伴关系并非必然。

民族主义和不信任将使中俄太空合作充满挑战。

中俄太空合作的基础在于某种程度上的共同利益。

在间接回应俄罗斯ASAT测试时,中国的低调反应非常直接。

中国正在发展类似的反卫星武器,若对2007年的ASAT测试发表强烈反对,可能会显得虚伪,因为那次测试创造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碎片事件。

然而,中国对这一事件的沉默也表明了一个更深层的政治挑战:在复杂的中俄关系中如何进行微妙的管理。

中俄在太空方面的关系历史悠久却复杂。

在中国的太空计划之初,中国曾受益于苏联的援助,包括技术顾问的派遣,甚至接收了一枚旧版的R-2弹道导弹,中国将其逆向工程并最终演变为中国的长征火箭。

然而,随着双边关系的恶化,苏联对中国太空计划的援助逐渐减少。

毛泽东把赫鲁晓夫视为“修正主义者”,认为他背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导致了这两国关系的日益紧张。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的太空计划不得不依赖更多的自主发展。

冷战结束后,中俄关系显著改善。

随着中国在后毛时代实施市场导向的改革,它不再受制于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条主义解读。

此外,中国寻求发展其太空部门,1992年开始推进人航天计划。

随着中国太空野心的增加,俄罗斯成为自然的合作伙伴,能提供在太空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冷战后,俄罗斯因苏联解体而急需资金,这一需求与中国发展空间的需求形成了共鸣。

因此,在冷战后时代,中国从俄罗斯的援助中获益良多。

最明显的方面是,中国首次载人航天任务的舱体和宇航服均采用了基于俄罗斯设计的款式。

如今,中俄关系在地球和太空上都受到共同利益和试图平衡更为强大的美国的驱动。

美国军方极为依赖太空技术以全球投射力量,因此,中俄都有动力发展能力以对抗这些优势。

通过发展反太空能力,俄罗斯和中国可以威胁美国卫星,可能阻止美国军事行动,或者在冲突升级时剥夺美国的空间支持优势(如通信、情报、侦察和精确制导弹药)。

太空合作也为中俄提供了一种方式,以削减开支并追求潜在获利的项目,如月球资源开采,同时分担这些任务所需的高昂前期成本。

尽管在月球上建立基地开销庞大,但共同开发基地或能让两国以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利用月球资源。

更广泛地说,俄罗斯在太空方面提供了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积累,而中国则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可以利用的资源。

中俄在太空合作的共同利益将进一步加深彼此的合作。

中俄双方已经达成协议,将于2024年共同开展小行星的机器人探测,签署了共同开发月球基地的谅解备忘录,并在北京设立了中俄空间天气中心。

在外交领域,中俄也进行了合作,促进了关于防止在外层空间放置武器和对外层空间物体使用武力的条约,而美国对此表示批评,因为俄罗斯和中国都发展并测试了反卫星武器。

通过更紧密的合作,俄罗斯和中国可能为在太空中对抗美国提供强有力的对冲手段。

然而,尽管在降低成本和平衡美国方面存在共同利益,对于两国进一步整合其太空项目的前景应持审慎态度。

尽管中俄之间的矛盾并不是必然的,但在俄中关系中存在重要的断层线,可能会削弱在外层空间的配合。

从民族主义到不信任,这些问题可能成为中俄太空项目进一步整合和应对的重大障碍。

首先,俄罗斯和中国的民族主义将在两国合作中构成巨大的挑战。

民族主义依然是世界政治中的一种强大力量,常常使国家优先考虑自尊心而非利益,导致自我伤害。

民族主义和复兴是俄罗斯和中国政权合法性的关键组成部分。

在历史上,两国间的地位焦虑曾为彼此之间制造了分歧。

冷战期间,毛泽东日益对苏联的不信任,部分是因为他认为中国受到了不尊重,被当作是一个初级合作伙伴。

虽然如今中国不再由像毛那样全能而乖僻的领导人统治,但民族自豪感仍可能凌驾于战略考虑之上。

如果俄罗斯的ASAT测试产生的碎片与中国的卫星发生碰撞,或者更糟糕的是,撞上中国空间站等国家象征,领导人们会面临怎样的压力?

同样,俄罗斯可能会对在中国面前充当初级合作伙伴感到愤恨。

一个曾经发射斯普特尼克、把首位人送入轨道、并与美国争夺登月之权的国家,怎样能接受进一步沦为低位?

即便两国都能克服民族主义情绪,双方的不信任依然会消耗他们的伙伴关系。

太空技术的开发通常成本高昂且困难,并具有双重用途——这对合作构成了挑战。

然而,俄罗斯与中国之间的不信任更加根深蒂固。

两国如何确信不会被对方利用?

例如,在1990年代,俄罗斯曾因中国通过逆向工程削弱俄罗斯的利润而感到受伤。

而在最近的2019年,俄罗斯国有企业罗斯科技指责中国复制了一系列俄罗斯军用装备。

因此,俄罗斯如果认为在未来的项目中与中国建立太空合作关系会是“互利合作”,那将是天真的。

当中国的资源相较更为富裕,俄罗斯又为何会在未来如月球基地等项目中提供同等的支持?

中国的领导者同样也不能天真地认为,俄罗斯不会对中国的贡献进行搭便车。

同样,如最近俄罗斯的ASAT测试所示,当有利于自己的利益时,俄罗斯不惜损害中国的利益。

虽然中国在战争期间可能会激励打击美国卫星,但在和平时期,中国并无意让LEO变得更加拥挤。

随着中国日益依赖于空间能力,俄罗斯ASAT测试所带来的这种鲁莽行为的成本对中国只会越来越高。

美国的应对选择

中俄进一步深化关系可能对美国的利益造成负面影响。

从可能协调军事太空活动,到共同承担月球资源开采的负担,更紧密的中俄关系可能对美国构成重大挑战。

此外,中俄还有可能为一整套关于太空武器化和月球资源的规范和规定提供替代方案。

这种替代秩序要么直接破坏美国的利益,要么稀释美国推动的规范。

面对这一挑战,美国对可采取的应对措施有一定的局限性。

尽管中俄关系中存在裂缝,但对于采取楔形策略的可能性持怀疑态度。

由于美中关系紧张,美国在对抗俄罗斯时,无法利用与中国的关系作为杠杆。

例如,若美国与中国关系更近,俄罗斯将可能担忧美国已取代自己的角色。

但美国与中国在太空方面的关系受到了高度限制——这一点主要体现在被称为“沃尔夫修正案”的一系列法律上。

目前,美国与中国的合作非常有限,例如,双方在月球“远端”数据共享方面的合作极为有限。

同样,拜登政府官员曾暗示希望与中国在太空方面进一步接触,并表示有意改善与中国的危机沟通。

然而,美国需要国会支持才能废除沃尔夫修正案,在考虑调整其太空政策之前,很可能还需改善与中国的整体双边关系。

至于俄罗斯,谢尔盖·拉琴科认为,莫斯科从与北京的合作中获得了经济和政治利益,并未处于一段“坏婚姻”中。

无论俄罗斯与中国是否能克服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美国将在促进更可持续太空环境的规范与规范方面具备更大领导力。

尽管阿尔忒弥斯协议向这一方向迈出了宝贵一步,但如果美国通过传统多边机制,如联合国,推动这些规则,将更能为国际体系增添可信度。

从太空武器化到碎片管理,再到资源管理,美国应开始塑造游戏规则,而不是等待俄罗斯与中国来做。

即便中俄克服了两国间的重大障碍,美国若在较为有利的时机塑造适当太空行为规范,将为其未来做出更好的应对。

虽然美国不应对中俄在太空中潜在的威胁掉以轻心,但也不应夸大所面对的挑战。

正如俄罗斯的ASAT测试所展示的,俄罗斯愿意以牺牲中国利益为代价来追求自身利益。

俄罗斯的短视可能为美国提供了两个大国彼此制衡的机会。

尽管如此,若这种努力失败,若美国能够在面临相对强大的局面时寻求良好的规则和规范,便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R. 林肯·海因斯博士现为美国空军战争学院西部太空研讨会的助理教授。

他获得康奈尔大学的政府学博士学位,研究重点为国内政治、民族主义和中国安全及太空野心中的声望作用。

以上观点均为作者个人看法,不代表美国军事学院、美国陆军部、国防部或作者所属任何组织(包括空军大学和美国空军)的官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