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www.dw.com/en/india-china-border-dispute-can-the-peace-last/a-70712678
印度和中国最近在其有争议的高海拔边界上的两个对峙点撤回了彼此的军队。
此举是在双方达成军事巡逻协议几天后进行的,该协议旨在结束已持续四年的对峙,这对双边关系造成了严重影响。
协议是在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十月底在俄罗斯喀赞的金砖国家峰会期间会晤前达成的。
在会谈后,莫迪和习近平均承诺改善双边关系,并赞扬最近在解决喜马拉雅地区领土争端方面取得的进展。
这一举动标志着两大亚洲巨头之间潜在的解冻,自2020年双方军队发生冲突以来,这场冲突导致至少20名印度士兵和4名中国士兵丧生。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中国和印度是激烈的竞争对手,互相指责试图在其所谓的实际控制线(LAC)沿线夺取领土。
印度的安全专家对这项最近的降低紧张局势的协议表示欢迎,但他们表示需要重新努力寻找边界争端的永久解决方案。
“脱离是第一步。如果所有点都完成了,这将成为一种信任建立措施(CBM)。 除此之外,降低紧张局势和撤除都是这一过程中的下两个主要阶段,正式的CBM只能在此之后决定。” 新德里中国分析与战略中心的主席贾耶德瓦·拉纳德告诉DW。
“若没有信任,和平将十分脆弱。 北京也重申了其雄心勃勃的议程,这并未缓解世界对其的担忧,”他补充说。
独立研究论坛Mantraya的主席香蒂·玛里特·德苏扎指出,新德里和北京应进行严肃对话以找到划定争议边界的解决方案。
她还指出,困扰双边关系的其他问题:“边界对峙只是印度与中国之间几个问题之一。 北京需要关注新德里对于巴基斯坦支持的恐怖主义、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CPEC)、贸易不平衡及其他相关事项的关切。”
尽管最近的边界脱离协议,德苏扎表示在新德里仍然存在“对中国的持续 mistrust”。
她指出,这将继续对双边关系造成影响。
“随着中国全球野心的扩大及其在印度周边地区和印度洋影响力的增长,印度将始终面临挑战,”这位专家说。
“双方必须努力建立一个机制,以便在避免冲突的同时实现互利共赢。 只有当这种情况发生之前,与中国实现和平将始终是一项未完成的任务。”
印度外长苏布拉马尼亚姆·贾伊香卡尔本周强调,最近的军队撤回标志着两国之间的重要进展。
然而,他承认,从长远来看,管理双边关系存在挑战,因为这涉及在有争议的边界地区建立平衡。
“在两国在LAC撤回后,我们必须观察下一步我们可以向哪个方向发展。 我们认为,从LAC撤回是一个受欢迎的步骤。 这打开了还有其他步骤可以采取的可能性,”贾伊香卡尔在堪培拉的印澳外长框架对话会上说道。
前印度军官和国防战略家S K查特吉表示,从军事角度来看,“CBM必须包括每周召开营指挥官级会议,全面禁止在边界携带武器甚至木棒。”
“印度提出的三D公式,包括脱离(目前正在进行中)、降低紧张局势和最终撤出从其他地方调来的驻军,可以在双方建立信任,”曾在高海拔地区指挥过一个团的查特吉告诉DW。
“总体而言,双方的军队是否会长时间互相信任尚有待观察。 通过演习和访问的军队间互动可以加速建立信任的过程。”
在双方通过摩擦点并考虑在关键区域建立缓冲区时,保持边界的警惕性仍然是首要任务,专家表示透明度在管理公众情绪和减少民族主义压力方面也同样重要。
“当前,中国和印度之间的不是和平,而是缺乏敌对行为。 军队已从激烈对抗的部署中脱离但仍留在战斗区域。” 中国问题专家、观察研究基金会研究员阿图尔·库马尔告诉DW。
“因此,在双方的脱离、事件降级和撤出部队完结之前,印度和中国不能讨论如何维护和平。”
双方过去达成过多项旨在维持和平与稳定的协议,但这些协议都未能落到实处,库马尔说。
“因此,纸面协议的价值微乎其微,两国需要找到制度化机制来恢复与维持和平的方法。 实现这一目标所必需的步骤仍然未知,但双方都在努力寻找方法,”他补充说。
库马尔强调,最新的边界协议为双方缓解紧张局势提供了机会。
“进一步解决冲突性问题的会议和讨论即将开始。 虽然不指望解决,但中国与印度需要寻找务实的妥协以实现共生并防止冲突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