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彬:推动中美经济融合的新篇章

图片源于:https://www.chicagobooth.edu/magazine/qi-bin-chicago-school

齐彬,1997年毕业于中国清华大学物理专业,在得知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将生物学视为21世纪的中心主题后,决定攻读罗切斯特大学的生物物理博士学位。
在学习过程中,他意识到自己真正的热情在于研究美国先进的经济系统。
这促使他申请了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当时,平均中国工资不足1200美元,这让他面临着如何融资MBA教育的重大难题。
国际推广副院长比尔·库瑟(Bill Kooser)建议齐彬转入博士项目。
齐彬向博士项目提交申请后的两天,学校便给予他全额奖学金的offer。
但经过两周的深思熟虑,齐彬还是拒绝了这份奖学金。
他并不想成为学术界的一员。
为了继续完成MBA学业,他不得不忍受经济压力,向身边所有人借钱来支付持续的学费。
最终完成学业后,他获得了泛亚资本市场的岗位,并随后加入了高盛。
“我相信中国终究需要建立一个更先进的经济系统,”齐彬现在已经是成立十年的中国投资有限公司(CIC)执行副总裁,CIC是中国主权财富基金,注册资本超过2000亿美元,国内资产达到8100亿美元。
“现代中国需要理解自由市场经济的人,而我可以是其中之一。”
齐彬于2016年8月加入CIC,此前他在美国和欧洲的投资银行工作,并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了16年,这里是中国证券行业的主要监管机构。
自从加入CIC以来,其投资任务是专注于海外投资,齐彬采取了两条主要投资策略。
他寻求扩大CIC的海外直接投资机会,同时调整投资组合,增加私募股权基金等另类投资,并优化公共市场投资组合。
“对于直接投资,我们必须识别出与中国消费市场有协同效应的目标,”齐彬说。
“这也必须有利于我们要投资的本国或公司。
这可以是合资企业或共同基金,目前我们正在谈论这方面的机会——例如与中西部的养老基金合作。
我们希望充当将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桥梁。”
虽然尚未积极与任何中西部养老金基金进行洽谈,齐彬和CIC确实在积极寻找机会。
具体来说,齐彬正在关注中西部的制造业投资。例如,约翰·迪尔在中国销售10%的拖拉机,但这仅占其全球销售的2%。
中国农民称约翰·迪尔为“拖拉机中的宝马”,他们在中国开始获得销售动能,前景可观。
如今,通用汽车在中国销售的汽车数量超过在美国销售的数量。
此外,中国在基础设施项目方面的声誉也备受瞩目。
世界上最大的高铁网络就是在中国建立的。
阿塞拜疆最大的水泥厂由一家中国水泥公司建造,同时促进了国家的制造和基础设施能力。
后者项目也可能成为中国雄心勃勃的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该倡议旨在重塑丝绸之路,将其带入开放市场的技术时代,并在其他亚洲国家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商品。
尽管中国在多个领域表现出色,齐彬表示: “中国需要升级其产业。
日本、以色列和德国可能在中国工业的前面领先5到10年。”
齐彬在CIC的战略将使中国公司能够从其海外同行那里学习,刺激国内经济,并为投资目标在中国寻找新的市场。
同时,这也与特朗普总统承诺在美国制造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愿景相契合,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和“铁锈带”。
“这种理性在于,特朗普政府向那里的人们承诺了很多,必须实现一些结果,”齐彬说。
“中国和美国有很多合作的途径。”
关于中国的管制经济能走多远,向自由市场的自由化发展,备受热议,而这一点是布斯风格经济思维的支柱。
齐彬并不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矛盾。
事实上,他觉得中国在过去三十年的经济发展是“芝加哥式自由化的实现”。
“我们在80年代早期就开始对农业部门进行自由化,”他说。
“我在与梅顿·米勒和萨姆·佩尔茨曼教授的课堂上阅读了一项研究,《谁将养活中国?对小星球的警醒》。
那时人们认为,如果要给8亿多中国人供养,其他地方就没有粮食了。
如今我们有13亿中国人,大多数人在努力减肥。”
中国随后自由化了电子和汽车产业,后者如今均为全球最大的市场;而医疗、教育和金融领域也应当随之跟进。
随着自由化的推进,更加开放也随之而来。
CIC将于6月6日举办首届北京论坛,并计划成为一年一度的活动,届时将有中国和国际企业高管齐聚一堂,讨论并洽谈可能的合作关系,涵盖医疗、消费品、制造、科技、媒体、电信等多个行业。
“没有任何一种经济是完全自由的,”齐彬说。
“在任何经济体中,都存在监管,必须在公平和效率之间取得平衡。
这总是事关自由的程度。
中国的故事正是芝加哥理念在渐进务实方法上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