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joysauce.com/442-paper-sons-rebuilt-san-franciscos-chinatown-after-1906-quake/
在讨论中国移民历史时,通常会提到“纸儿子”这一术语,但“纸女儿”的存在同样不可忽视,尽管其数量较少。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的移民法律和劳动力需求造成了中国美国人社区中的性别差异。随着横贯大陆铁路的建设和淘金热的兴起,需要大量男性从事体力劳动。
与此同时,1875年的《页法》明确限制了中国女性的入境,假设她们参与“不道德”的活动。这些限制,加上《排华法》的强化,使得中国移民人口主要以男性为主,家庭移民的机会变得非常有限。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父系家族结构强调男性后代的重要性。因此,男性更有可能被认定为“儿子”,以延续家族血脉。虽然一些中国女性也被认定为“纸女儿”,但由于移民机会有限和移民壁垒加剧,这一数字仍然相对较低。
唐人街的重建:经济与文化的影响
1906年地震后,唐人街的复兴成为旧金山文化和经济景观的一个重要时刻。市政府最初提议将唐人街迁移至城市的工业区,目的在于占领其中心地带进行再开发。
然而,中国社区的领导者和商人意识到了这一计划背后的种族主义和经济动机,开始组织抵制行动。他们强调唐人街的经济贡献,认为其商业活动对于城市的复苏及旅游潜力至关重要。
这种倡导,加上重建旧金山的迫切性,最终说服了市领导允许唐人街保持在原有位置。
重建工作旨在将唐人街转变为文化中心。为了吸引中国社区和旧金山日益增长的旅游业,建筑师在像陆天礼等商人领导的指导下,将传统中国建筑元素融入到建筑中,如华丽的外立面和弯曲的阳台,从而赋予唐人街“一种东方化”的美学,这与许多美国人所持的异国情调相吻合。
这种意图明确的设计,类似于理查德·怀特在其小说和回忆录中解构的表演性刻板印象,使唐人街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社区堡垒,巩固了其经济重要性和文化意义,影响了几代人。
种族紧张与逐渐接受
1906年地震后,白人城市政府试图永久性地驱逐中国社区只不过是一个机会。地震几天后,旧金山市长尤金·施密茨指示警察局长将所有中国居民迁移到亨特斯角。
市精英们长期以来一直将唐人街视为过于拥挤、不卫生,与他们对重建旧金山的愿景不相容,并在公共安全的幌子下主张其迁移。这一切与2000年到1904年期间,鼠疫疫情席卷唐人街时的指责相呼应。
整体推倒唐人街的计划符合后来的娜奥米·克莱因所描述的“灾难资本主义”,即在危机中推动有利可图的政策,而牺牲了边缘化社区的利益。
然而,随着唐人街的重建进展,其经济成功逐渐改变了公众的看法。被唐人街的文化活力吸引的游客和投资者对旧金山更广泛的复兴做出了显著贡献,展示了唐人街作为一个重要经济和文化资产的地位。
尽管反华偏见依然存在,但唐人街在重建中的成功为该社区在商业和旅游领域的逐渐接受铺平了道路。这种韧性,由战略适应驱动,展示了面临排斥的社区如何通过经济贡献和文化自豪感重塑公众认知。
现代移民困境的平行
唐人街在1906年地震后生存和重塑的历程,反映了今天边缘化社区中的韧性和适应模式。就像“纸儿子”制度使中国移民能够在严格的法律障碍中找到出路,现代移民社区也在寻求建立与美国社会的联系,有效应对流离失所和经济挑战。
例如,2012年出现的《童年抵罚行动》政策——作为一项合法但暂时的行政政策,致力于保护那些作为儿童被带到美国的无证移民,展示了边缘化社区在面对严格的移民政策时如何灵活应对。
1906年的教训提醒我们,即使在灾难面前,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的危机,社区也能够重建与繁荣,为大家塑造一个更包容和有韧性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