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美洲后院的海军存在:战略机遇与潜在风险

图片源于:https://nationalinterest.org/feature/china-could-build-an-island-chain-around-america

在美国的后院建立稳固的存在可能会给中国带来丰厚的回报,即使是微薄的投资。

反转是公平的——在地缘政治中就如同在私人生活中一样。

当我在2006年申请返回纽波特海军战争学院时,我记得招聘委员会上有人问中国共产党(CCP)会在实现其海洋崛起并在东亚的事务上达成心愿后做些什么。

我说它会寻求在大西洋和美国的海洋前庭——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获得海军基地权。

通过将军队前置到西半球,它将迫使美国将军事资源撤回国内——在中国的门口稀薄美国的存在,同时也为美国在其通常视为自然保护区的水域制造麻烦。

在大西洋或加勒比地区的军事部署将是一种绝妙的恶作剧。

我们可能正在见证这一预言的实现。

几周前,阿尔文·霍尔西海军上将,负责美国南方司令部,向参议院军事委员会提交了书面证词,警告中国可能在加勒比海周边寻求军事庇护所。

霍尔西海军上将写道:“在过去十年中,美国主要集中在印太地区,而中国则采取了全球化的战略。”

通过全球化,中国已使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处于定义我们世界未来的决定性和紧迫性竞争的前线。”

SOUTHCOM负责人认为,北京在西半球的军事行动是其全球战略进攻的一部分:“中国正在从各个方向、所有领域攻击美国利益,并越来越多地在加勒比群岛进行此类活动——这是一个潜在的进攻性岛链。”

从中国共产党眼中来看,这一举动是合乎逻辑的。

美国军队在亚太地区的第一岛链上已经固若金汤近八十年,将一个潜在对手置于中国进入西太平洋的通道前。

那些承诺削弱美国在东亚存在的政策和战略——并缓解中国的对接困境——吸引着党的领导人。

但是,自三十多年前开始海洋项目以来,中共中央领导层在其海洋策略上采取了明智的谨慎态度。

这种方法与海权之父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的理论相呼应——他在中国受到广泛阅读和讨论。

中国的耐心海军战略

中国开始其海上事业时,首先追求通过外交促进的商业。

四十多年前,最高领导人邓小平为了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经济而出发。

为了使自己繁荣,北京构建了马汉所称的海权“链”。

它在国内发展工业生产,使自己成为全球的工厂。

它积累了无与伦比的造船能力,并寻求获得外国贸易港口的接入权。

生产、运输、海外基地——这些是海权“链”的“环节”。

与此同时,中国正在缔造强大的海军,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党的领导人和海军领导人对海军发展采取了悠然自得的态度。

他们对新船舶类型进行了长时间的实验,每种型号的下一代导弹驱逐舰建造少量样本。

然后,人民解放军海军(PLA Navy)的船员们会把这些“铁罐”带到海上,找出它们的强项和弱点。

造船工程师们抛弃了每个变种中最糟糕的特征,整合了最佳部分,并进行了最后的批量生产设计。

然后船厂开始大规模建造这些舰艇。

这种造船哲学对中国而言非常成功。

考虑到近年来太平洋的紧张局势,这似乎违反常理,但由于美国海上霸权,PLA海军能够采取从容的态度。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海军为所有海洋民族提供了国际公共安全,甚至包括中国。

只要美国军舰守护着海上航道,中国商船在穿越世界的海洋时就几乎不用担心来自敌对国家或非国家恶棍的干扰。

换句话说,北京享有将军事成分——即一支能保护中国商业和确保远航港口获取权的海军——部署推迟的奢侈。

因此,直到现在,中国的海上力量才在较远海域开始逐渐展现出军事色彩。

现在,PLA海军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军,以舰艇数量来衡量。

在中国海域和西太平洋巡航的同时,PLA海军背后还有一系列强大的岸基飞机和导弹支持。

随着反介入防御的精准打击范围不断向海域延伸,PLA海军的水面舰队愈发游刃自如;海军指挥官可以将战斗群派遣到遥远的海域,而不必过于担忧失去中国在家门口的战略位置。

综合分析一下。

中国共产党不再觉得需要将中国的海洋命运——其经过“百年屈辱”所期待的民族复兴与辉煌的“梦想”——寄托于潜在未来敌手的善意之上。

当然,中国尚未解决近水域的困境,如台湾海峡、南海和东海等水域。

然而,党的领导人正逐渐感到有能力将视线投向这些纠葛之外。

这便是日益增强的军事能力所赋予的战略选择。

正如霍尔西向参议院军事委员会所暗示的那样,中国的海军正在朝着越来越远征的方向发展。

如果北京能够将商业和外交对远方港口的接入转化为军事接入,便能完成马汉海权链的构建。

这将启动马汉所述的商业、外交与海军力量之间的良性循环,这一循环使得一个海上国家的贸易繁荣,同时国家的领导人会将部分所得财富投资于保护供应链的海军。

中国的海外存在将具有持久性。

北京将在海外找到盟友

因此,通过确保与海外港口的商业和外交接入,中国已经为多年的马汉式基地网络奠定了基础。

霍尔西的进攻性岛链会是什么样子?

首先,它不会完全由友好于中国、敌视美国的专制社会占领。

这一点与美国的第一岛链占据着所有美国的盟友、伙伴或朋友,并且彼此在地图上紧密排列、对大陆保持高度警惕,形成显著差异。

其次,进攻性加勒比岛链不会完全切断美国访问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路径,正如第一岛链将100%的中国大陆阻挡在西太平洋及其以外的通行能力一样。

不过,毫无疑问中国不会就加勒比海的格林和小格林岛群进行军事接入的谈判。

PLA海军将无法如美国及其亚洲盟友和伙伴在第一岛链上所做的那样,建立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

但是中国海军仍然可能造成严重的麻烦。

设想一下PLA海军在加勒比地区可能的基地选择。

有两个选择尤为突出:古巴和委内瑞拉。

古巴是一个兄弟般的共产主义国家,始终处于贫困状态。因此,出于意识形态团结的考虑,并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它可能会对中共的邀请表示欢迎,允许其海军战舰驻扎。

委内瑞拉则由左翼政权统治,同样可能成为中国海军的友好东道国。

作为一个假设实验,让我们推想一下如果北京赢得在这两个加勒比国家的军事接入会产生什么影响。

请咨询马汉。

在巴拿马运河开通之前几十年,马汉就开始思考美国海军需要在加勒比海域的哪个位置扎根,以控制来自新奥尔良、纽约和欧洲港口的海上通道。

在一篇题为《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的战略特征》的文章中,他研究了哪些岛屿提供了最佳地点,可以让海军在这些港口的附近进行调控。

他得出了结论:牙买加是理想之地,因为它俯瞰所有重要海上航道。

但那座岛屿属于英国,因此对美国海军来说不是一个选择。

而在马汉的计算中,排名第二的选择就是……古巴!

古巴不仅占据了令人艳羡的战略位置,而且这个小大陆资源丰富。

它能够支持海军基地,提供舰队所需的资源,而且足够广大,能够让岛上的居民在内部机动,绕过敌方的海军封锁。

时至今日,古巴仍然可以为意图影响往来太平洋的航道的海军力量提供宿地。

而且,想想中国海军的其他海权工具,而不仅仅是舰队。

在极端情况下,哈瓦那甚至可能允许北京在其领土上前置部署诸如DF-26反舰弹道导弹这样的地面武器,这种卡车发射的弹药有效射程估计超过2000海里——足以跨越整个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

通过古巴,中国将能够在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上施加长远的影响,更不用说对美国东海岸沿线及深厚内陆的港口构成威胁。

类似的逻辑同样适用于委内瑞拉,该国紧邻巴拿马。

马汉选择的海上航道在附近交汇,从北京的角度来看,这里是另一个理想的战略位置。

如果卡拉卡斯允许DF-26发射设施驻扎在委内瑞拉的土地上,中国的军事力量将覆盖不仅是通往运河的加勒比海入口,还有太平洋的通道。

为美国制造“加勒比溃疡”

虽然古巴或委内瑞拉会愿意走得那么远,让这样的系统落户可能令人怀疑:美国仍然是该地区的绝对霸主,而外部大国试图在古巴驻扎导弹的最后一次尝试几乎导致了核战争。

但是这两个国家可能在没有岸基火力支持的情况下,接纳PLA海军舰队的轮换或永久驻扎。

即使是小规模的安排,也将允许北京威胁以何种方式实施马汉的当代同行朱利安·S·科尔伯特所称的“偶发战争”。

科尔伯特回忆说,在拿破仑战争期间,少量的英军武装部队与皇家海军的支持在伊比利亚地区登陆。

这支军队与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游击队并肩作战,严重阻碍了法国在东部主要战斗前线所急需的兵力。

简而言之,英国从这次两栖远征中获得了不成比例的收益。

伊比利亚战区所吸引的关注,耗费了大量军事资源,以至于小拿破仑戏称这是他的“西班牙溃疡”。

想想中国海军的存在——一个“加勒比溃疡”——在华盛顿会引发什么样的反应。

这样的存在必然会吸引美国领导人的战略目光,投向长期以来被视为安全港的家园水域。

关注这个被忽视的区域将减少可用于东亚等战区的政策精力。

这必然会拉长美国海军已经承受压力的军力,试图管理整个欧亚周边的安全承诺。

可能迫使美国海军在美国墨西哥湾海岸的某些港口首次驻扎一支战斗舰艇编队,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海军已经撤出这些港口。

这会让美国海军面临一个新的老战区——加大对本已捉襟见肘的作战力量的需求。

诸如此类的要求还有很多。

总而言之,在美国的后院建立一个稳定的军事存在可能会在中国微薄的投资下带来可观的回报。

这将使霍尔西海军上将的梦魇成为现实。

国会和特朗普政府应该注意南方司令部发出的警报铃声。

科尔伯特和马汉会同意,并且我也如此:报应是地狱。

关于作者:詹姆斯·霍姆斯

詹姆斯·霍姆斯是海军战争学院的J.C.怀利海事战略讲席教授,也是海军陆战队大学布鲁特·克鲁拉克创新与未来战争中心的特聘研究员。

他的新书《红星照耀太平洋》第三版正在海军研究所出版社制作,将于2026年发布。

文中表达的观点仅代表他本人。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