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www.washingtonexaminer.com/restoring-america/courage-strength-optimism/3357074/taiwan-has-already-lost-its-china-spy-war/
上週五,埃隆·馬斯克(Elon Musk)訪問五角大廈的消息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了轟動。
一篇來自《紐約時報》的報導聲稱,馬斯克將被簡報有關國防部對中國的總體戰爭計劃。
顯然,這是一份高度機密和敏感的文件。
因此,許多人感到不安,包括前情報官員在內的多位專家質疑馬斯克有什麼理由得知這些計劃,因為他並不是國家安全官員。
此外,特朗普總統也提出了相關擔憂:馬斯克與中國擁有的廣泛商業和財務聯繫,使他容易受到脅迫。
特朗普政府為此激烈反駁,聲稱《紐約時報》的報導是假新聞,並要求查找任何洩漏者。
但如果這是假的,那又怎麼會是一個洩漏呢?不過,五角大廈現在正在展開尋找洩漏源的行動,並進行測謊測試。
一個問題是,假如北京早已經掌握這些高度機密的國防部戰爭計劃呢?
美國政府實際上確實面臨著中國間諜和黑客的滲透問題。
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反情報擔憂,儘管我們的情報界最近才開始以適當的嚴重性對待。
打擊中國間諜活動成為美國情報人員當前的首要任務。
真正的麻煩在於,與美國盟友共享高度機密的戰爭計劃和情報。
在東亞和西太平洋地區,威懾中國侵略是一項多國合作的事業,而五角大廈是涉及多個美國安全夥伴的複雜計劃的樞紐,尤其是日本和澳大利亞。
然而,台灣是這一挑戰的關鍵。
華盛頓的軍事專家們長期以來一直擔心,台北在防止中國侵略方面所表現出的強硬措辭遠超過其實際的防禦準備。
儘管五角大廈施加壓力,台灣的國防開支仍然遠低於有效威懾所需的水平。
面對特朗普政府的壓力,台灣總統賴清德承諾將國防支出提高至GDP的3%,這是一個相對於當前2.45%的顯著增長。
然而,特朗普希望台灣能夠付出更大的努力——其提名五角大廈政策主任的埃爾布里奇·科爾比最近告訴國會,如果台灣真的希望威懾中國侵略,則需要將國防支出提高至接近10%的GDP。
更糟的是,的確不足的國防開支並不是台灣最大的安全挑戰;而是台北的嚴重反間諜問題。
簡言之,台灣的防衛和安全機構深度滲透著中國間諜,北京對於台灣抵禦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計劃了解一切,包括美國的國防和情報秘密。
此時,華盛頓與台灣的夥伴共享的任何機密信息都有很高的可能落入中國共產黨的手中。
這一重大威脅對美國在亞洲的戰爭計劃有著巨大的影響。
我們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呢?
台灣的反間諜挑戰並不是新的。
它們在面對中國對其小鄰國長達數十年的劇烈間諜攻勢中積壓。
一種令人擔憂的模式出現了,即台灣的軍事和情報官員在退休後轉而在中國工作,這引發了人們對他們在多長時間內秘密為中國共產主義政權服務的質疑。
那些被改編的中華民國官員然後利用他們的聯繫誘惑仍在服役的台灣同事為北京從事間諜活動,通常通過金錢誘使。
北京對台灣展開的這場巨大間諜戰包括人民解放軍和強大的國家安全部管理的各種常規間諜和人員情報操作。
這些工作深入滲透到台北的安全結構中,再加上中共國家安全部和人民解放軍實施的強大網絡間諜活動,形勢愈發嚴峻。
中共的統一戰線工作部對台灣進行政治戰,利用網絡渗透其民主,並利用有利的代理和廣泛的宣傳進行顛覆.
這場全面的間諜和影響攻勢對中華民國的獨立構成了生存威脅。
一位美國頂級專家最近解釋了中國的間諜戰如何與正常的國家之間的間諜活動相比:“它的規模、惡意目的和最終目標是吞併,因而使這一切變得不同。”
根據位於華盛頓的全球台灣研究所(GTI)發布的一份新報告,針對台灣的中國間諜戰的詳細反間諜信息令人震驚,這清楚地表明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民國的間諜攻勢的三重目標是希望台灣併入中國。
這絕不是“正常”的間諜活動。
“台灣面臨著一套持續主義的明目張膽和隱秘的政治戰活動,旨在解除其抵抗的意志,” GTI報告指出,並且補充說,未被發現的中共間諜在台灣的人數肯定有成千上萬。
更糟糕的是,去年被捕的中國間諜中,現役或前任的中華民國軍官佔到了高達80%。
許多這些叛徒是為了金錢而被誘惑,中共的間諜不僅根據他們出售給國安部或人民解放軍的台灣防禦信息獲得報酬,還可根據他們招募的其他中華民國軍事成員獲得現金獎勵。
中共在台灣的間諜活動已經深入到一個令人擔憂的程度,主要的通訊語言是用台灣話進行的。
這場間諜戰的規模引發了廣泛的警覺,各種無形的焦慮伴隨着台灣的反間諜運動不斷上漲。
國安局表示,去年有64人因中國間諜罪被檢控,而2023年為48人,2022年則僅有10人。
去年,15名退役軍人和28名現役軍人被控罪。
顯然,中共招募台灣軍事成員的策略是成功的。
值得關注的是,這僅僅是國安局精心調查到的案例。
例如,一起近期的間諜醜聞涉及一個由國安局及國軍反間諜部門拆解的10人諜報網。
這些叛徒主要是因為金錢而被激勵。
主謀陳于鑫從台灣軍隊退休後前往中國工作,並於2021年被招募為北京的間諜。
依照常規,陳招募了幾名在軍服的現役官員與他合作。
陳作為他們的經紀人和聯絡人,負責將他們的情報移交給北京。
雖然陳招募的7名現役軍官並不都是高級別的,但多數擔任敏感職務。
其中一名是中華民國的一名情報官員,而另一名是一名隸屬於台灣精英特種兵部隊的中校飛行員。
依照標準流程,陳要求網絡成員向他提供中國共產黨所需的機密信息,包括戰略計劃、通訊鏈路以及情報評估。
他們這麼做的報酬是現金,平均每份被偷的機密文件約為3,000美元。
有一個奇妙的轉折,陳還誘惑了這名特種部隊的飛行員偷取他美製的CH-47運輸直升機,並且將其降落在台灣海峽的一艘解放軍航空母艦上。
作為這一宣傳事件的交換,飛行員被取價1500萬美元的報酬。
他接受了這個協議,但中華民國的反間諜部門及時挫敗了他的奇特計劃。
針對中國間諜在台灣的狀況,過去的幾年內台灣媒體持續報導著揭示間諜身份的熱潮。
最終,台北正在積極應對這一威脅,包括對間諜的處罰進行討論。
造成許多台灣人願意為北京打工的原因之一正是懲罰的風險較低。
在涉及陳的間諜網案中,八名被起訴的中華民國軍事成員中,最重的監禁刑期也只有13年,而有些則只受到18個月的輕判。
未來的日子裡,美國情報部門在短期內很難針對台灣的中國間諜問題採取什麼行動。
五角大廈和我們的情報機構還必須限制與台灣共享的高度機密戰爭計劃和情報。
直到台灣能夠證明他們在保護秘密方面的嚴肅性為止,與我們的盟友共享信息似乎等同於將其直接轉交給北京——這一風險在與中國的戰爭變成現實時,將付出美國士兵生命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