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税引发的经济崩溃使中国成为最大受益者

图片源于:https://nationalinterest.org/feature/donald-trumps-gift-to-china

所有行为受到的监督和管辖原则——并镇压了随之而来的抗议活动。

这些举动背后是北京的冷酷计算,认为西方世界无法反制,既无法抗衡其扩张,亦无法支持其盟友。

的确,在2010年代中期,随着华盛顿开始对北京的侵略性行为施加后果,中国的敌对行为的步伐才有所放缓。

特朗普在2017年上任后,显著扩大了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存在,并启动了该地区的新外交项目——最引人注目的便是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之间的“四方”伙伴关系。

虽然特朗普和继任者乔·拜登在国内事务上几乎没有共同点,但后者继续推进了特朗普在印太地区的成功政策,进一步加强了四方伙伴关系,促进了日本与韩国之间的积极关系。

这些举动对中国在印太地区的野心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并引发了北京的愤怒反对。

与此相关的行动在国会和美国选民中获得了两党的支持,直到现在,人们对特朗普的第二任期战略继续建立在这一成功趋势之上没有任何疑问。

然而,特朗普在关税政策上的重大失误似乎改变了这一切。当习近平观察当今国际秩序时,不禁让人思考他是否和他的前任胡同样看待这一切:脆弱、失败,以及无法阻止中国实现其领土野心。

习近平被广泛认为是西方自由贸易模式的怀疑论者。

与特朗普相似,他也深知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是其权力的来源,而这种实力在相对自由贸易之上更为重要。

但与特朗普不同,习近平花费了多年时间,为一个替代秩序奠定基础——推动“内部循环”的经济模式,使国内供求彼此关联,给中国经济提供了一种抵御外部冲击的缓冲。

习近平的观点似乎通过特朗普的举动得到了决定性验证,而中国也为应对特朗普的下一步行动做好了准备。

美国应该如何应对?首先,应该向北京清楚表明,面对进一步的区域侵略——无论是围绕台湾的军事演习,还是与越南或菲律宾的海岸警卫队冲突,或是进一步巩固印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将采取坚决反击的措施。

但除了这一点,华盛顿还必须采取措施在经济上超越北京。

考虑到两国的人口和生活水平相对差异,这绝非轻而易举。

幸运的是,“双循环”模式具有一个弱点。

它是稳定的,但本质上受到所有自给自足经济模式的限制。

如果特朗普政府真的希望在未来与中国竞争,他们最大的资产,讽刺的是,正是外贸。

出于国家安全原因,促进美国国防产业的发展,甚至免受盟友的竞争,或许是必要的。

但从出于对美国巨额贸易赤字的不满而对所有外国商品加征关税,显然是不明智的。

当美国疲软时,中国则会变得强大。

英国特朗普施加的关税,在中国的眼中乃至现实中,实际上是在削弱美国。

他应当想办法摆脱这些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