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4日,中国商务部因应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增加,正式对七种稀土元素(REE)以及在国防、能源和汽车领域使用的磁铁实施出口限制。
新限制适用于17种稀土元素中的7种——钐、钆、铽、镝、铥、钪和钇,要求公司在出口这些矿物和磁铁时必须获得特殊的出口许可。
美国在获取这些关键矿物用于国防技术方面将受到多大影响?
这次的新限制并非绝对禁令,而是要求企业申请出口稀土的许可证。
这一发展带来了三个重要的影响:首先,出口可能会暂停,因为中国政府需要建立这一许可系统。
其次,由于中国同时将16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清单,这也可能导致部分美国公司供应的中断。
这些公司大多位于国防和航空航天行业。如何执行新的许可系统尚不清楚。
最后,许可系统可能是动态的,并可能激励世界各国与中国合作,以防止稀土供应的干扰。
在谈论重稀土时,关注点何在,且考虑到美国供应链的脆弱性。
此次限制适用于七种中重稀土:钐、钆、铽、镝、铥、钪和钇。
美国在这些供应链上尤其脆弱。直到2023年,中国占全球重稀土加工的99%,而越南的一处精炼厂输出稀少。
然而,由于税务争议,该设施在过去一年内已停工,实际上使中国对供应形成了垄断。
同时,中国并未对轻稀土实施限制,后者有较为多样的国家进行加工。
稀土元素为何对美国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稀土对一系列国防技术至关重要,包括F-35战斗机、弗吉尼亚级和哥伦比亚级潜艇、战斧导弹、雷达系统、捕食者无人机以及联合直接攻击弹药系列的智能炸弹。
例如,F-35战斗机包含超过900磅的稀土。
一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需要约5200磅,而弗吉尼亚级潜艇约需9200磅。
在制造这些国防技术方面,美国已处于被动状态。
中国正迅速扩展其军火生产,获取先进武器系统的速度比美国快五到六倍。
当中国以战时心态准备时,美国仍在和平条件下运作。
即便在最新限制之前,美国的国防工业基础面临能力有限,缺乏在需求增长时迅速扩大生产能力的能力。
对关键矿物输入的进一步禁止将加大双方差距,使中国能够更快地加强其军事能力。
美国的稀土产业是否准备好弥补短缺?
答案是:不,它目前尚无重稀土分离的能力。
相关能力的开发尚在进行中。
在其2024年国防工业战略中,美国国防部(DOD)设定了在2027年前建立能满足所有美国国防需求的完整矿到磁的稀土元素供应链的目标。
自2020年以来,DOD已承诺超过4.39亿美元用于建立国内供应链。
2020年,五角大楼通过国防生产法(DPA)第III条款向MP材料公司颁发了960万美元的资金,用于在加利福尼亚州山口的轻稀土分离设施。
2022年,五角大楼又授予3500万美元,用于重稀土加工设施。
这些设施将是美国首个将稀土供应链从矿业、分离、浸出到精炼和磁铁生产的完全整合的设施。
然而,即使这些设施完全运作,MP材料到2025年底生产的钕铁硼(NdFeB)磁铁也仅为1000吨,略不足中国在2018年生产的138,000吨的1%。
在2024年,MP材料宣布其钕铝氧化物的产量创下新高,达1300吨。
在同一年,中国则估计生产了30万吨的钕铁硼磁铁。
国防部还支持了Lynas Rare Earth在美子公司Lynas USA。
该公司在2021年获得了3040万美元的DPA Title III拨款,用于在美国建设轻稀土分离设施,还在2022年获得了1.2亿美元用于重稀土加工设施。
这些DPA投资是建立完全独立的稀土磁铁供应链的重要一步。
尽管近期投资增加,但美国在完成DOD目标、建立独立于中国的矿到磁稀土供应链方面还面临很长的路要走,甚至难以与外部对手在该战略行业中相竞争。
美国的能力大多仍处于早期阶段。
例如,在2025年1月,USA Rare Earth公司生产了第一批纯度达到99.1%的镝氧化物。
该产品是将来自德克萨斯州Round Top矿床的矿石在科罗拉多州的Wheat Ridge实验室加工得到的。
该公司已经将这一发展视为国内稀土产业的突破。
然而,要将试样的生产转变为能够减少对中国依赖的全规模商业生产,仍需进行大量工作。
开发矿业和加工能力需要长期努力,因此,美国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处于被动状态。
美国是否能够预见到这一局势的发展?
答案是:是的。
一些政策早就预示着稀土出口限制即将到来。
中国在2010年首次将稀土作为武器,因钓鱼船争端而禁止向日本出口。
在2023年至2025年间,中国开始对美国施加战略物资的出口限制,包括镓、锗、锑、石墨和钨。
在2023年,针对美国和中国共产党战略竞争的特别委员会发布了一份报告,题为《重置、预防、建设:赢得美国与中国共产党经济竞争的战略》。
该报告建议“国会应当激励稀土元素磁铁的生产,因为这些是稀土元素的主要终端用途,广泛用于电动车、风力涡轮机、无线技术和无数其他产品。”
具体而言,建议国会设立税收激励措施,以促进美国制造业的发展。
在2023年12月,中国实施了稀土提取和分离技术的禁令。
这一举措对中国以外地区稀土供应链能力的开发产生了显著影响,原因主要有两个:
首先,中国在该领域拥有的专业技术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
例如,中国在稀土的溶剂萃取加工技术上拥有绝对优势,而西方公司在实施先进技术操作和解决环境问题方面面临挑战。
其次,尽管目前正在建设多个分离、加工和制造设施,但完成建设并使其全面投入运营需要数年时间。
美国是否有其他国际伙伴可以替代性地提供重稀土并填补供应缺口?
答案是:虽然几个国家正在致力于开发其轻重稀土矿藏,但目前中国仍然对精炼的重稀土占据垄断地位。
澳大利亚、巴西、南非、沙特阿拉伯、日本和越南等国都在开展重点稀土矿业、加工、研发及磁铁制造的项目和投资。
为了使美国实现长期供应链安全,继续提供财政和外交支持以确保这些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
澳大利亚正致力于开发其Browns Range矿床,成为中国以外第一个重大镝元素生产者。
该矿床估计有2,294吨镝储量,分阶段释放,最终年产镝279,000千克。
然而,要在中国以外建立加工和精炼能力,仍需很多工作。
澳大利亚的Lynas Rare Earths是中国以外最大的分离稀土生产商,但仍需将氧化物发送至中国进行精炼。
预计澳大利亚在2026年前仍将依赖中国进行稀土精炼。
与国际伙伴的合作也可以帮助克服稀土分离和加工技术方面的知识差距。
一些国家在推动关键矿物和稀土特定研发创新以支持该战略行业发展方面领先。
澳大利亚关键矿产研发中心正在推动关键矿物的国际研发合作,该中心包含由政府机构与行业和大学合作开展的稀土与下游加工项目,以提升技术能力。
日本在其室兰工业大学设有稀土研究中心,并与越南共同推进在河内的稀土研究与技术转移中心的稀土提取和加工项目。
该合作于2012年启动,旨在应对中国2010年稀土出口禁令后,日本希望加强和多样化其稀土供应链的需求。
图片源于:https://www.csis.org/analysis/consequences-chinas-new-rare-earths-export-restri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