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贸易战:美国的经济挑战与中国的优势

图片源于:https://www.theatlantic.com/economy/archive/2025/04/china-trump-trade-war/682524/

如果特朗普试图输掉与中国的贸易战,很难想象他会有什么不同的做法。

总统的这一策略很可能会增强中国的地缘政治地位,助长北京的军事行动,并削弱美国的全球地位和经济。

本月早些时候,特朗普将对中国所有商品的关税提高至145%。

中国则以125%的关税回应美国商品,并采取了更多有针对性的措施。

这是一场典型的贸易战:两个国家在贸易壁垒上进行报复性升级,各自试图迫使对方退缩,并理论上达成一些让步。

特朗普政府相信它在这场斗争中占据上风。

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最近表示:“我们向他们出口的货物仅占他们出口总额的五分之一,因此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失败的局面。”

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美国经济对中国商品的依赖实际上是美国的一大弱点,而非优势。

在许多商品类别中,中国不仅是美国的主要供应国,也是全球的主导供应国,这意味着美国不能简单地从其他国家获取这些商品。

根据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杰森·米勒教授收集的数据,中国生产超过70%的全球锂电池、空调和炊具;超过80%的全球智能手机、厨房电器和玩具;以及约90%的全球太阳能电池板和加工稀土矿物,而后者是汽车、手机以及几个关键军事技术的重要输入。

转向在国内生产这些商品将需要多年,甚至数十年:这将涉及到建立新公司、建设新工厂、从零开始创建供应链以及培训大量工人。

为了使这种转变发生,公司必须确信关税会长期存在。

而中国在对美国的进口依赖程度较低,对于少数几种商品(如大豆和高粱),它可以从其他地方进口。

中国企业在失去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时会受到损害,但这更容易解决。

中国可以将其部分出口转向欧洲和东亚国家,这些国家的公民同样需要手机、玩具和电器。

北京还可以向本国公民发放资金,以创造对其产品的更多需求,并向本国企业提供补贴,以帮助它们保持偿付能力。

这种不对称性赋予了中国经济学家亚当·波森所称的“升级主导权”:对其经济敌人施加不成比例的伤害的能力。

中国的优势是在多年细致准备的基础上得以巩固的。

多位中国观察者告诉我,特朗普在2018年发起的贸易战——在这场贸易战的最高峰期,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平均关税为20%——让北京意识到它必须随时准备经济战。

从那时起,中国在能源、农业和半导体生产等行业进行了大量投资,以减少对美国进口的依赖,同时推行了一项契而不舍的策略,增加国内消费并找到新的非美出口市场。

根据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话说,这些努力的目标是“确保国家经济在极端情况下的正常运转”。

北京还建立了一套进攻性经济武器的 arsenal。

中国已经通过禁止出口几种稀土矿物来回应特朗普的贸易战,这一举措旨在造成主要消费品(如汽车和手机)以及军事装备(如潜艇和战斗机)的短缺;对杜邦和谷歌发起反垄断调查;以及暂停与美国最大的飞机制造商波音的所有商业往来。

如果局势进一步升级,北京可能会完全封锁一些高知名度的美国公司,如苹果和特斯拉,让其在中国的业务受到限制。

还有“核选项”:作为美国第二大外债持有国,中国可以迅速抛售其7600亿美元美国国债的一部分,这一举动将导致利率飙升,惊吓投资者,甚至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牛津大学公共政策教授、专注于中国政治经济的杨玲坦告诉我:“中国已经为这场斗争做好了准备。

它很久以来一直在为与美国的长期经济冲突做好准备。”

尽管面临所有这些挑战,我与之交谈的专家一致认为,如果美国做对了所有事情,仍然能够在贸易战中战胜中国。

问题是,特朗普政府的做法却与之背道而驰。

中国在与美国的正面对抗中有一些优势,但美国拥有一个秘密武器:它的朋友。

如果美国能够与其在欧洲、北美及东亚的传统盟友联合起来,共同切断对中国的贸易,同时加深彼此之间的贸易关系,那么这个联盟将能够对中国造成更大损害(因为中国会失去更多的销售市场),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自身的痛苦(中国进口更容易且更快速地替代)。

这将需要大量的规划和准备。

美国及其盟友将需要开展一场规模庞大的协调经济动员,以快速发展新兴产业,建立一个由大量训练有素的官员组成的全球供应链监测系统,以防止作弊,逐步推出贸易限制,以便给企业和投资者时间调整,并制定明确的条件,以便在何种情况下愿意结束贸易战。这只是一部分清单。

然而,特朗普显然已经采取了完全相反的做法。

他没有像过去那样花费数年甚至数月时间投资美国工业,反而正在削减拜登政府实施的主要半导体和清洁能源制造投资。

他没有实施逐步的关税政策,而是在数周内将关税提高到了145%。

他没有给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明确的指导,反而是改变故事,几乎是每天、每小时都在变。

他没有建立盟友联盟,而是在过去几个月里威胁、争吵和对其实施关税。

即使美国突然改变方向,试图建立反华联盟,最近由贝森特提出的这一前景,可能也为时已晚。

哪个国家愿意为一个不仅对它恶劣相待而且多次表明无法被信任的“盟友”承受经济困难?

贸易战的结果不仅取决于所施加的痛苦,还取决于每个国家对这种痛苦的承受能力。

在这方面,美国有一件事对其有利:选民普遍支持对抗中国。

一项对特朗普第一届任期与中国进行贸易战的研究发现,受进口关税影响最大的选民更倾向于在2020年投票支持特朗普。

2月份的CBS民调显示,56%的选民支持对中国施加新的关税,尽管大多数人反对对墨西哥、加拿大和欧洲的关税。

问题在于,选民是否愿意惩罚中国的意愿会超越长期短缺和价格上涨的痛苦。

特朗普第一届任期内对中国的关税相对温和,因此没有导致价格大幅上涨。

这次,价格震惊是不可能被忽视的。

选民一致将通货膨胀视为2024年选举中最重要的问题。

当一个承诺降低价格的政治家反而面临相反的局面时,他们会如何反应?

根据几项最近的民调,大多数选民在关税实施之前就已对特朗普的关税感到不满。

更糟糕的是,中国对美国出口商的报复以及关税带来的不确定性,可能还会导致更广泛的经济放缓。

很多经济学家警告称,可能会恢复到1970年代式的滞胀:价格飙升和失业上升的有毒结合。

罗杰·卡尔玛:就业市场已经冻结。

即使特朗普愿意忍受更长期的经济困境,他也不太可能持久胜过没有任期限制或选举的习近平。

“北京在耐心等待这方面非常有经验。”

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研究员丹·王告诉我:“他们可能无法永远坚持,但至少可以比一次选举周期坚持得更久。”

因此,特朗普最终可能被迫退让。

这可能表现为一项交易,中国同意大部分象征性让步,允许特朗普保全面子(这就是特朗普与中国贸易战第一次升级的方式)。

但中国不一定会很快给特朗普一个轻松的出路。

在这种情况下,投降可能表现为对不同产业的一系列关税豁免,以至于例外条款超过了实际的关税。

在任何情况下,结果都是一样的:美国给自己施加了相当大的经济痛苦,却没有获得太多回报。

然而,中国将获得不少。

上周,西班牙政府宣布有意加强与中国的关系。

欧盟最近同意重启谈判,以解决关于中国电动汽车进口的贸易争端,并将在7月派遣代表团前往北京,与习近平举行高峰会议。

韩国和日本最近表示将重新启动与中国的长期停滞的自由贸易协议谈判。

就在本周,越南与中国签署了数十项新经济协议,习近平目前正在东南亚进行巡回访问,以巩固与该地区其他国家的关系。

一场中国在贸易战中的胜利也将使北京在非经济事务中受益。

中国鹰派长期以来坚称,防止中国侵略(如侵略台湾)的一个主要威慑因素是经济封锁的威胁。

但是,如果北京表明它能够承受这种冲击,这一威胁的可信度就会下降。

中国更有可能采取侵略性行动,而美国政界人士将失去使用经济强制手段阻止这一行动的意愿。

从某种意义上说,失败的贸易战可能更可能导致实际战争的发生。

你甚至可以说,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听起来有点像他曾多次批评的“灾难性”美国军事冒险。

只是这次,他是冲锋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