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www.foxnews.com/world/taiwan-edge-after-pope-franciss-death-closely-watching-vatican-china-relations
高雄,台灣 – 隨著教宗方濟各的去世,台灣有些人日益感到不安,因為天主教會即將選舉新的領袖。
聖座是唯一與台北保持外交關係的歐洲國家,但一些人擔心梵蒂冈與北京之間日益緊密的聯繫可能會改變這一局面。
台灣的天主教徒人數不到300,000人。與此相比,估計中國共產黨國內的天主教徒人數在800萬到1200萬之間,而香港則有約390,000名天主教徒。儘管這些數據,聖座仍然承認台灣為唯一的「中國」。
在教宗方濟各去世後,台灣總統賴清德迅速表示他計劃參加葬禮。然而,隨後台灣外交部宣布,前副總統以及虔誠的天主教徒陳建仁將擔任台灣的特使。
根據台北的律師及政治風險分析師羅斯·芬戈德(Ross Feingold)的說法,台灣對於賴總統缺席這場世界領導人聚會感到失望。「在2005年,當時的總統陳水扁曾經出席教宗約翰·保祿二世的葬禮,因此可以合理推測賴的團隊詢問過賴是否能出席方濟各的葬禮,也可以合理推測聖座的回應是否定的。」
自從方濟各在2013年上任以來,梵蒂冈開始與北京建立關係。2018年,它與中國簽署了一項關於主教任命的爭議協議。這項協議—多次續簽和延長—使雙方在主教選擇方面都有發言權,旨在彌合中國國家運營的天主教會和效忠羅馬的地下教會之間的鴻溝。梵蒂冈官員堅稱該協議是牧靈性的,而不是政治性的,但對於台灣來說,這被視為一個警告信號。
中國自1951年與聖座斷交,並要求所有國家在與北京建立關係之前終止與台灣的外交關係。台灣目前正式的盟友只有12個,而聖座是其最具象徵意義的外交夥伴。
但是,國防醫學院國際事務專家杜棠(Thomas Tu)告訴《福克斯新聞數字版》,人們對於即將發生的轉變的擔憂是過度的。他表示:「這不僅僅是政治問題,還關乎全球的天主教使命。梵蒂冈經歷過帝國的興亡,擁有耐心。」杜提到梵蒂冈和越南的關係,作為務實耐心的證據。即使中國和越南沒有正式的關係,梵蒂冈在那裡仍然維持高層的宗教代表。
方濟各認為,與中國的接觸,即使不完美,也是比什麼都不做要好。方濟各是第一位經過中國空域的教宗,並於2014年向習近平總統發送了問候。在2023年他訪問蒙古時,教宗也向「高貴的中國人民」發送了「親切的問候」。
對北京的每一次接觸都受到教會內部的批評,特別是來自一些對中國持批評態度的聲音,例如93歲的退休樞機主教陳日君(Cardinal Joseph Zen),他在2022年因中國實施國安法而被捕。陳日君最近獲得了當局歸還的護照,以便出席教宗的葬禮。
陳日君和其他人認為,任何與北京的關係加深都是向官方無神論政權的低頭。
自1957年以來,中國通過其愛國天主教協會對數百萬中國天主教徒進行嚴格控制。方濟各對中國接受了一些妥協,但梵蒂冈希望在精神上保持自主,這在中國的一黨專政下可能需要奇蹟才能實現。
一些觀察家認為,北京可能最終會允許梵蒂冈擁有更多空間,但任何正式的協議都需要聖座與台灣斷絕關係,這是中國非出讓的前提。
隨著新教宗在下個月內即將選舉,一些台灣人士對可能的轉變感到擔憂,但專家們普遍認為下一任教宗不會匆忙做出決策。「沒有緊迫性,」國防醫學院戰略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張靖表示,「梵蒂冈懂得如何等待,而中國尚未願意賦予中國天主教社區與絕大多數國家的天主教徒所享有的相同權利。這七十年的鴻溝在教會與中國文明漫長的歷史中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