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强调人工智能是中国科技革命的核心

图片源于:https://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technology/tech-news/chinas-xi-jinping-sends-message-to-countrys-technology-companies-as-deepseek-called-profound-threat-to-americas-national-security/articleshow/120708131.cms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期在一个高层会议上表示,人工智能(AI)是下一次技术革命的核心,呼吁中国在这一变革性领域抢占竞争优势。

此会议集中讨论新兴技术,习近平强调人工智能正在重塑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并将其视为中国全球雄心的战略优先事项。

习近平的发言通过国营媒体新华社发布,凸显了中国在国际技术竞争中取得领先的决心。

他呼吁充分利用中国独特的资源动员体系来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强调自给自足和以应用为驱动的发展。

习近平提倡一种平衡的做法,以“有利、安全和公平”的方式促进人工智能的增长。

他承认中国在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方面存在差距,并敦促加快科学研究、产业应用和监管框架的努力,以确保中国在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上的控制权。

“我们必须全面推动科技创新,牢牢掌握主动权,”他表示,传达出弥补与全球领导者如美国之间差距的长期愿景。

中国的人工智能雄心是更广泛的战略的一部分,旨在主导新兴技术。

近年来,中国加大对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电动车(EV)的投资,逐渐成为全球电动车生产的领导者。

中国军方也开始在非打击领域(如后勤和监视)整合人工智能,这引发了西方国家对其潜在双用能力的担忧。

根据2024年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报告,2023年中国在人工智能上的投资达到了25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而国家支持的企业在这一进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中国人工智能能力的一个突出例子是由科技公司高飞开发的AI模型DeepSeek。

DeepSeek于2025年初发布,以其可负担性和性能引起了全球关注,并将其定位为与OpenAI等西方模型的竞争者。

然而,该工具引发了争议。

美国众议院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在4月17日将DeepSeek标记为“深远的威胁”,声称其与中国共产党存在联系,并指控其削弱美国的技术领导地位。

委员会的报告提到数据隐私和可能的军事应用的担忧,反映了对中国日益增长的人工智能影响的广泛焦虑。

对DeepSeek的反对声并不局限于美国,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也对其在政府官员中的使用实施了限制,理由是可能存在数据泄露和间谍行为的风险。

例如,印度信息技术部指出DeepSeek的数据收集实践可能违反其2024年《数字个人数据保护法》。

这些限制引发了北京的指责,称西方及其盟友在将贸易和技术政治化。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建最近谴责这些禁令,认为它们“扼杀了创新,扭曲了全球合作”。

习近平对人工智能领导地位的推动正值美中科技竞争加剧之际,这种竞争被普遍称为新的冷战。

美国已经收紧对先进半导体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出口管制,旨在限制中国获取关键组件。

作为回应,中国加大了对国内创新的投入,包括华为和百度等企业在AI芯片开发方面取得了进展,尽管面临西方的制裁。

2025年布鲁金斯学会的分析指出,中国对应用人工智能的关注——如面部识别和智慧城市——使其在现实世界应用方面占据了一定优势,尽管在基础研究方面依然落后。

然而,中国的人工智能战略面临挑战。

专家指出,对顶尖人才的短缺以及对国家推动投资的过度依赖可能是潜在的瓶颈。

从国际角度看,中国的人工智能崛起既是机遇也是忧虑。

非洲和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欢迎中国的人工智能工具,这些工具为医疗、农业和教育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然而,对数据主权和对中国技术依赖的担忧促使人们呼吁加强监管。

例如,欧盟正在探索在人工智能治理中寻求“第三条道路”,即在促进创新与伦理标准之间寻找平衡,以应对美国和中国的主导地位。

习近平的人工智能愿景反映了中国更广泛的目标,即到2035年实现技术自给自足,这一目标已纳入中国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通过“中国制造2025”等举措,北京还将人工智能定位为经济增长和地缘政治影响的驱动力。

然而,前方的道路充满挑战,包括日益加剧的贸易紧张局势以及有关人工智能监控和自主权的伦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