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厘岛倡议下,中国的债务压力:发展中国家的未来危机

根据澳大利亚悉尼的洛伊研究所的报告,世界上许多最贫困的国家在2025年将面临对中国创纪录的债务偿还,这些贷款是在十年前、北京的“一带一路”倡议高峰期时提供的。

“在接下来的十年内,中国将更多地充当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征收者,而非银行家,”报告的作者赖利·杜克表示。

报告指出,作为中国国家支持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一带一路”于2013年启动,目的是通过贷款建设港口、公路和铁路,连接亚洲、非洲和美洲。

然而,新的贷款正在枯竭。到2025年,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债务偿还总额将达到350亿美元。其中,75个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将偿还220亿美元,这将对健康和教育支出构成风险,洛伊研究所总结道。

随着来自中国的国家贷款压力,发展中国家正面临一场债务偿还和国际私人债务急剧上升的浪潮。这种情况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和公共服务造成了巨大的财政压力。

“高额的债务服务费用正在挤压公共服务支出,例如教育和医疗,并限制了它们应对经济和气候冲击的能力。”

截止2023年,46个最不发达国家的外部公共债务占到了约20%的税收收入,洛伊的报告暗示这一比例将在今年进一步上升。而德国在2023年用于偿还债务的预算占比为8.4%。

与此同时,报告质疑中国是否会利用这些债务在全球南方国家获取“地缘政治杠杆”。特别是在特朗普总统执政期间,美国削减了对外援助。

在中国的贷款也开始在发展中国家逐渐放缓,但报告指出,有两个领域似乎仍在增长。首先是一些国家,如洪都拉斯、布基纳法索和所罗门群岛,在与中国建交后获得了大量新贷款;其次是印度尼西亚和巴西等国家,中国已签署新贷款协议以确保对电池所需的关键矿产和金属的供应。

面对这些指责,中国外交部表示对报告的具体情况“并不知情”,并强调“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和融资合作遵循国际公约”。而发言人毛宁则指出,“少数国家”试图将责任推给北京,同时指出“谎言无法掩盖事实”。

多年来,“一带一路”因让国家陷入不可承受的债务而受到西方评论家的批评。一个常被提及的例子是斯里兰卡的汉班托塔港——该港口位于关键的东西国际航道上。由于无法偿还14亿美元的贷款,哥伦波于2017年被迫将该设施租给一家中国公司长达99年。

尽管中国政府否认故意创造债务陷阱的指控,受援国也反驳称,中国往往比西方更可靠,提供了拒绝的资金支持。然而,中国对其“一带一路”计划发布的数据非常有限,洛伊研究所表示其估计可能低估了中国贷款的实际规模。

2021年,位于美国的国际发展研究实验室AidData估算中国“隐性债务”约为3850亿美元。对此,许多评论认为洛伊的报告缺乏“背景”信息。

瑞洞咨询小组挑战了“债务陷阱”的叙述,研究了2019与24个发展中国家的38项中国债务重组案例,结果发现中国的影响力是有限的,许多重组的结果倾向于有利于借款方。

根据瑞洞的研究,在其2019年的报告前十年,发展中国家重组了大约500亿美元的中国贷款,而延长贷款、降低融资成本和债务减免是最常见的结果。

另外,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国非洲研究倡议2020年的研究,2000年至2019年间,中国在非洲取消了34亿美元的债务,进一步重组了150亿美元的债务,没有资产被没收。

与此相对,许多发展中国家仍然在西方机构的债务之下。2022年,债务公正小组估算非洲政府对私人金融集团的欠款是对中国的三倍,并且私营机构的利率是中国的两倍。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中心主任凯文·加拉格表示:“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债务低于对私营债券持有人和多边开发银行的欠款。即使将中国从债权人中移除,许多贫困国家仍将处于债务困境。”

随着COVID-19大流行和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通货膨胀促使美国联邦储备局及其他主要央行提价,吸引投资者撤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资产。随之而来的是收益成本飙升,货币贬值,这进一步加剧了债务偿还成本。

虽然全球利率目前略有下降,但根据联合国,发展中国家的借款成本平均是美国的两到四倍,是德国的六到十二倍。“中国贷款的一个关键方面是,它往往是长期和促进增长的,这正是很多贷款聚焦基础设施投资的原因。”加拉格说,“西方贷款者往往出入较快,收取更高的利率。”

图片源于:https://www.aljazeera.com/news/2025/5/28/tidal-wave-how-75-nations-face-chinese-debt-crisis-in-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