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拉美及加勒比地区的影响力正在上升, 美国的战略地位面临挑战

近年来,中国与拉美及加勒比地区(LAC)的关系日益紧密,成为美国全球战略地位的威胁。

美国国务卿马尔科·鲁比奥最近访问了多个拉美国家,以反制中国的影响力,并试图阻止这些国家与北京合作建设关键基础设施。

然而,在北京举行的论坛上,中国与LAC领导人达成一致,表示将加强合作,支持一个“公平、透明和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系”,这一声明在微妙地暗指美国的同时,传达了他们不愿意与中国断绝关系的强烈信号。

面对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战争和对移民的打压,拉美国家展示了团结的决心,旨在共同应对华盛顿新的“帝国主义霸权”努力。

在上个月的CELAC峰会上,区域领导人寻求联盟,共同“自我重塑”,以应对华盛顿单边行动的挑战,并在贸易、科学和技术等方面发展合作倡议。

对于这个长期陷入低增长陷阱的地区而言,连接性对于实现更具韧性的经济未来至关重要,该论坛为LAC展示其对美国保护主义政策的不满,并追求成为一个动态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参与者提供了机会。

近年来,中拉关系的加强使得该地区的经济合作不断深化,大约三分之二的拉美国家已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也成为巴西、智利和秘鲁等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特朗普对巴拿马运河的威胁曾短暂取得成功,但巴拿马最终退出了与中国的外交政策合作,哥伦比亚加入了这一蓝图,打击了特朗普所推行的新门罗主义。

在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的听证会上,美南司令部指挥官阿尔文·霍尔西海军上将表示,中国正在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扩展其对稀土金属的控制及港口的准入。这一战略行动表明美国的顾虑是有基础的。

然而,美国的强制政策,如关税和援助削减,反而使得北京能够在战略竞争中超越华盛顿。

美国对拉丁美洲稀土金属的把控欲望,以及为了国家防御和商业应用的渴望,整体上加速了该地区国家向中国靠拢的趋势。

特朗普的临时政策正挑战着美国的地缘政治和经济主导地位,而本次论坛则成为启动倡议、制定行动计划,从而共建“共享未来社区”的平台,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承诺的,向该地区提供660亿元人民币的信贷支持,促进发展,向五个国家延长免签政策,增加进口和投资。

自世纪之交以来,中拉关系发展迅速,为该地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机会。

过去十年中,几乎有200个“一带一路”重大项目投入运营,总价值达到1000亿美元;2024年双边贸易增长6%,达到5180亿美元,而到2023年,中国在该地区的投资已超过6000亿美元。

一个最近的中拉合作实例是秘鲁的昌凯港开发项目。

该项目预计将成为新的物流中心和战略转运枢纽,促进秘鲁蓝莓、巴西大豆和智利铜的贸易,并将重塑整个美洲的贸易格局,加剧中美之间的竞争。

尽管这一项目可能会引发美国的不满,秘鲁政府仍显然愿意承担风险。

特朗普的关税和惩罚性措施实际上已经促使利马等国与中国加深合作。

中国开发的项目,如多米尼加共和国电网升级、巴哈马群岛深水港以及人工智能、可再生能源、智慧城市和5G技术等新基础设施,令美国对中国越来越深入的影响感到不安。

尽管如此,这些担忧并未阻止地区领导人与中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追求更密切的合作。

研究显示,拉美国家与中国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其在基础设施发展、贸易和投资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承认“一带一路”在拉美扮演着重要角色的研究表明,中国已与LAC国家签署了近1000份双边协议,以促进贸易、投资和各领域的合作。

中国的影响力增强令美国感到警觉,但华盛顿不能把责任完全归咎于北京。

多年来,美国对该地区的忽视和束缚,使其可怜的国际影响力在逐渐减弱。

特朗普的贬损、扩张主义议程以及将墨西哥湾重新命名为美国湾的政策,都为美国与拉美国家的关系增加了复杂性,促使这些国家寻求在外交政策上获得更多自主权。

虽然特朗普的强硬态度获得了些许成功,但并非所有拉美国家都将服从美国的领导。

大部分国家与中国一起倡导全球经济包容化、多边主义和多边贸易体系。在中美之间这场叙事的较量中,美国的叙事似乎更占优势。

图片源于:https://tribune.com.pk/story/2548820/latin-america-beijings-narrative-is-dominating-washingt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