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新塑造全球军火贸易 逐渐成为主要武器供应国

近年来,中国正在迅速转变为全球重要的军火供应国,并逐渐摆脱以往对外国武器的依赖。

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的一份新报告,来自中国的无人机、导弹和战斗机已经出口至44个国家,包括巴基斯坦、缅甸、尼日利亚和阿尔及利亚。

中国日益增加的国内生产能力使其能够接近国防自给自足的目标,这一转型在国际军火市场上引发了广泛关注。

上个月,巴基斯坦声称其中国制造的战机在一场短暂而激烈的边境冲突中击落了六架印度飞机,其中包括三架法国制造的“阵风”战斗机。这一事件被视为中国武器在与西方装备对抗中的一次罕见测试。

中国国防部未对此次事件作出回应。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从武器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的过程,不仅仅是一项工业成就,更是国家战略工具。

军售不仅能够建立联盟,打开外交渠道,还能够重塑权力平衡。

北京提供的低成本武器,附带条件较少,吸引了那些对美国监督感到担忧的国家。

根据SIPRI在3月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的武器进口在2020至2024年间同比下降了64%。

这一显著转变反映了中国在本土发动机生产、战斗机和直升机领域的突破,结束了长期以来对俄罗斯和欧洲技术的依赖。

此外,巴基斯坦是中国最大的武器买家,2020至2024年间占中国总武器出口的63%。

中国向巴基斯坦提供了战斗机、海军舰艇、无人机和空中防御系统。

在亚洲,孟加拉国和缅甸等国购得了装甲车辆、教练机和小型武器。

在非洲,尼日利亚和阿尔及利亚等国也进口了来自中国的坦克、地对空导弹和无人机。

中东地区,伊朗和阿曼等国则购买了中国的无人机和导弹系统,尽管许多其他国家更倾向于维持与西方供应商的战略联盟。

而在南美洲,包括委内瑞拉和玻利维亚的国家也从中国获得了轻武器和军用车辆,以寻求比西方武器更为经济的替代品。

尽管中国在全球军火贸易中提供了重要产品,但其出口依然相对集中。

在2020至2024年间,中国的军火总出口指标下降了5.4%。

许多国家,尤其是在亚洲和大洋洲,更加依赖西方供应商,印度、日本、澳大利亚和韩国等国在对抗中国军事崛起中重度依赖美国的军售。

政治对齐,而非价格或能力,依然是塑造军火市场的重要因素,这让中国在传统合作伙伴之间保持着依赖关系,而难以扩展到更具战略影响力的区域。

SIPRI的高级研究员西门·维泽曼表示:“军备采购不仅是获取武器,还建立了政治和军事联盟。”

亚太政策研究所的研究员莱尔·莫里斯认为:“这是国际社会在战场上评估中国军事硬件与西方(印度)硬件的一次难得机会。”

未来,中国预计将进一步扩大在非洲、东南亚和长久以来的合作伙伴巴基斯坦的影响力。

然而,除非北京能克服政治阻力,否则其国防工业不太可能与美国军火供应商的全球影响力相抗衡。

图片源于:https://www.newsweek.com/china-global-arms-footprint-map-2079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