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Sebastiaan de With展示苹果iOS重设计的前瞻性构想

设计师Sebastiaan de With公布了一组令人印象深刻的关于苹果传闻中的iOS重设计的预览,

其中包含详细的模拟图和他认为能够重新定义用户与设备互动方式的设计理念。

随着WWDC即将到来,de With,作为摄影应用Lux的联合创始人和前苹果设计师,

创造了他称之为“活玻璃”(Living Glass)的概念,这些概念将界面与苹果玻璃屏设备的材质特性相匹配。

“从哲学上讲,如果我是苹果,我会将此描述为终于拥有了一个与其设备美丽的材质特性相匹配的界面,”de With写道。

“这为用户提供了一种让玻璃本身栩栩如生的感觉。”

然而,设计师的愿景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变化。

他借助visionOS作为线索,提出了一种向“物理性”根本转变的想法——界面像真实材料一样,通过动态照明、反射和环境响应来表现。

de With追溯了iOS的演变,提供了这一概念的历史背景。

他将iOS设计划分为三个不同的时代:

第一个是“阴影时代”,从iPhone OS到iOS 6,过度依赖拟物化,

使用逼真的纹理和阴影来帮助用户从物理按钮过渡到触摸屏。

接着是所谓的“扁平时代”,从iOS 7开始的颇具争议的重设计,

去掉了视觉效果,倾向于干净的排版和极简风格。

虽然起初显得十分简单,但de With指出,iOS随时间逐渐通过模糊效果和细微的阴影恢复了深度。

现在,他认为通过像动态岛(Dynamic Island)和新Siri动画这样的特性,

第三个时代的端倪逐渐显现——这些元素表现得像物理材料而非静态图形。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回到了拟物化的界面——但这次不是用一种模拟材料的光泽来呈现,”他解释道。

“而是界面清晰、图形化,并像我们在现实世界中所熟知的事物一样运作。”

de With的“活玻璃”概念将所有UI元素视为动态玻璃表面,这些表面会反射、折射并响应其环境,

按钮会投射出真实的阴影、反射明亮的内容,并在合并时展示表面张力等特点。

在他看来,这种方法通过不同的玻璃处理创造了视觉层次:

例如,主要动作使用光亮元素,次要控制采用磨砂表面,

而嵌入式元素似乎与屏幕本身融为一体。

de With的模拟图展示了浮动在内容之上的标签栏、具有动态反射的应用图标,

以及在激活时从背景表面中浮现的控制元素。

按照他的设想,系统将自动处理这些效果,确保所有应用的统一性。

这位设计师指出,iOS最近的一些变化支持了他的理论,

例如苹果在iOS 18中对自动图标遮罩的工作,在暗模式和相同黑色渐变图标背景上的涂色效果都有所体现。

de With建议,这些可能是为更动态的背景做准备。

超越视觉光鲜

de With表示,目前的设计工具,如Figma,无法实现他所设想的动态照明和响应行为,

如果能够实现这一点,可能使苹果获得竞争优势,因为其他公司难以复制。

他的概念还呼应了苹果更广泛的设计理念,即硬件与软件的一体化。

例如,正如早期Mac OS X的半透明Aqua界面与多彩iMac外壳相辅相成,“活玻璃”可以使软件更显得与玻璃屏设备原生相融。

de With并不忽视将这种复杂性引入一个数百万第三方开发者使用的平台所面临的挑战,

但他认为,这与苹果之前的多个平台变迁存在相似之处,

这些变迁最终提升了整个行业的界面设计标准。

WWDC期望

来自彭博社Mark Gurman的最新报道描述了苹果即将到来的重设计,

其中包含受visionOS启发的“玻璃效果”。

苹果还将WWDC标记为“流线型预览”事件。

苹果的实际计划是否与de With的愿景一致尚待观察,

但他的详细论证无疑足以让即使是最怀疑的苹果设备用户也对下周即将预览的iOS 26及其他操作系统感到兴奋。

“只有苹果才能推动界面艺术的前沿,带来让你屏幕的玻璃复活的全新界面,”de With总结道。“我们将在WWDC见分晓。”

有关启发其概念的设计理念的更多见解,请务必访问Lux Camera网站查看de With的完整文章。

图片源于:https://www.macrumors.com/2025/06/04/ex-apple-designer-living-glass-ios-concep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