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解开震撼全球九天之谜的真相

2023年9月,全球地震仪探测到了一些异常现象,地球每90秒便发生轻微的震动,这种状态持续了九天。

此事件的发生引发了科学家的困惑,因为自然构造过程无法解释这种异常。

一个月后,这种现象再度出现。经过大约一年的调查研究,两项研究在2024年独立提出了假设,认为这些震动是由东格林兰的迪克森峡湾发生的两次巨型滑坡引发的。

这些巨大的滑坡导致了“巨型海啸”,使峡湾内部产生了大的波动,即所谓的“涌浪”,从而触发了地壳内的小幅移动。

这一假设引起了极大的兴趣,两项研究均提出了有力的证据来支持这一论点。

不过,牛津大学的施密特AI科学研究员托马斯·莫纳汉表示,“仍存在一些重大不确定性,使得完全确认该假设的根源变得困难。”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的正确性,莫纳汉和他的研究小组决定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近日,他们在《自然通讯》期刊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揭示了首个直接的卫星观测结果,确定了涌浪与地震异常之间的关系。

研究小组利用了美国宇航局的表面水体海洋高度测量(SWOT)卫星的数据,这颗卫星于2022年12月发射,旨在绘制地球表面90%的水域高度。

这种数据收集方式通过卫星发射雷达脉冲至地面,并测量信号反弹回卫星所需的时间,进行海面高度的测绘。

由于传统高度计在观测间隔时间过长的情况下,未能捕捉到涌浪的证据,莫纳汉指出,它们通常难以在峡湾这种复杂的地形中精确获取数据。

相较之下,SWOT配备了先进的高度计仪器,使用两根天线来三角定位返回信号,这使卫星能够进行非常高分辨率的水面高度测量。

“我们获得的实际上是这些复杂区域海面高度变化的高分辨率快照,”莫纳汉说道。

这些快照提供了更为准确的峡湾海面高度变化的图像,使研究团队得以计算出形成的巨浪的斜率。

“我们能够发现,在预计这个波浪发生的时候,峡湾内存在一个显著的异常。”

然而,仅仅证明涌浪与地震信号在同一时间发生还不足以证明二者存在因果关系。

研究小组需要直接证据来确认这些巨浪确实能够引发全球震动。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他们将SWOT的快照数据与位于峡湾数千公里之外的地震台站检测到的小幅地壳运动相联系。

将这一连续的地震数据与间歇性的卫星观测相结合,研究团队得以重建波动的特性,即使在SWOT未能观测的时期也能获得数据。

经过排查,研究小组排除了气候或潮汐条件导致的地震性,并最终确定涌浪是震动的来源。

这些涌浪的形成是由于一座变暖的冰川自我崩溃,形成了巨大的滑坡,相撞峡湾时引发了高达200米(约600英尺)的巨型海啸。

“这是东格林兰首次出现如此巨型海啸。”莫纳汉说。

他补充说,这种情况在格林兰的西海岸已有记录,而现象蔓延至冰原的其他地区令人担忧。

“这表明气候变化在这一地区正在加速。”

莫纳汉强调:“这项研究真正强调的是,尽管听起来很可笑,但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现象。

北极和偏远地区的变化是一些最大且最快的变化,这些变化最终都会影响到我们生活的地方。”

显然,这些震动为全球变暖带来的广泛影响提供了强烈的提醒。

图片源于:https://gizmodo.com/mega-tsunamis-that-shook-the-world-for-9-days-revealed-in-new-satellite-images-2000610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