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nationalinterest.org/blog/buzz/could-indias-hal-prachand-combat-helicopter-best-chinas-z-10
近年来,印度和中国的军事对抗不断升温,尤其是在航空器领域。
在2025年5月20日,我为《国家利益》撰写了一篇文章,标题为《“辛杜尔行动”是印度的意外胜利吗?》,在文中,我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看法:与许多分析家所声称的相反,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最近的战争虽然在战术上形成了后者的胜利,但在战略层面上却是印度的胜利。
尽管有此相反观点,我也坦诚承认,印度空军(IAF)在与巴基斯坦空军(PAF)的对抗中遭遇了一些战术层面的尴尬。
巴基斯坦空军借助其中国制造的成都J-10“猛龙”战斗机及PL-15导弹,造成了印度引以为傲的法国达索“阵风”战斗机和俄制米格-29“支点”以及苏-30“ flankers”的重大损失。
在这些报道中,印度本土生产的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HAL)Tejas轻型战斗机却显得尤为沉默。
说到HAL,他们还生产了一款本土攻击直升机,即普拉昌德(“强烈”)轻型作战直升机(LCH)。
如今,关于普拉昌德与其中国对手——成都Z-10的优劣之争正在热闹展开。
普拉昌德LCH的初步历史和规格
普拉昌德的研发灵感源自1999年的卡吉尔战争。虽然印度在这场战争中获胜,但却暴露出印度军方缺乏能够在高海拔地区自由作战的武装旋翼航空器。因此,LCH的研发自2006年开始,但与HAL的LCA项目类似,这一项目也遭遇了较长的延误(尽管开发周期没有Tejas长达32年那么夸张)。
LCH于2010年3月29日首次飞行,并于2017年进入生产。2022年10月3日,LCH终于被印度空军正式接收,赋予了普拉昌德这一名称。
据悉,到目前为止,已生产了19架LCH,印度国防部已经下单采购156架,合同金额高达73亿美元。
根据HAL的官方信息,普拉昌德的规格包括:
最大起飞重量:5800公斤(12786磅)
最大飞行速度:268公里/小时(166.5英里/小时)
航程:550公里(341.7英里)
服役高度:6.5公里(21325英尺)
动力装置:两台SHAKTI发动机,功率为1032千瓦(1383马力)
2025年4月26日,MJ Augustine Vinod在《欧亚时报》撰写的社评中提供了有关普拉昌德的具体武器装备信息。
但这些数据与中国的Z-10相比如何呢?
Z-10的优势
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在2025年5月19日看到《南华早报》(SCMP)的一篇标题吸引了我的注意:
“印度普拉昌德战斗直升机‘无法与中国Z-10竞争’。”
在开头段落中,作者引用了一本不明来源的“中方军事杂志”,称普拉昌德对于Z-10来说毫无胜算。
从表面上看,我们必须谨慎对待中国军事出版物中的任何主张,因为这并不是一个公正的来源。
毕竟,这是来自一个专制政府的媒体,不会公开承认自己错了或处于劣势。
尽管如此,中国在战斗机技术领域的当前优势无可否认,正如它们在“辛杜尔行动”中的表现所示,因此,中国的宣传机构自然希望借此势头,声称其旋翼军事产品的优越性。
当我们转向更为公正的来源时,Army Recognition并未对印度和中国的直升机进行直白比较,但其确实赞扬了Z-10在精确武器投送方面的能力(如2012年11月在辽宁南部的实弹演习所示)以及“卓越的飞行性能和极低高度的机动性”。
普拉昌德的优势
我引用的支持普拉昌德的两个来源尽管并不完全客观,但他们的论述详细且清晰,这当然是有所帮助的。
在前述的《欧亚时报》社评中,作者论述了以下观点:
“在评估高海拔作战直升机时,普拉昌德LCH凭借21600英尺的无与伦比的作战上限脱颖而出。
它专为喜马拉雅地区而设计,具备防撞结构和卓越的敏捷性……
与之相比,中国的Z-10尽管拥有现代化的电子设备和反坦克导弹,但在有效的喜马拉雅作战中显得动力不足,实用限制接近13000英尺。
这种明显的差异突显了为何普拉昌德LCH是印度主导高海拔战场的战略选择,而外国平台则无法可靠地进入。
同时,2025年5月21日,Bharat Articles的Anshul Pal也指出了Z-10的高度性能限制,并补充道:
“普拉昌德直升机已在锡亚琴和拉达克等高海拔地区经过测试并证明有效。
它在敏捷性、机动性和生存能力方面表现更佳。
该直升机的采购和维护成本较低。
印度还提供普拉昌德的模块化升级,允许在不进行全面改造的情况下进行未来的技术增强。
普拉昌德在性能和可靠性上不仅与Z-10持平,在许多方面还超越了Z-10,提供了更高的能力和更具吸引力的价格。
那么,究竟谁是明确的赢家?
只有在中国和印度再次爆发战争(如1962年一样)时,才能在两国的直升机对抗中一决雌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