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兆瓦充电”技术引领电动车充电新纪元

图片源于:https://spectrum.ieee.org/byd-megawatt-charging

对于电动汽车(EV)来说,五分钟的充电速度几乎可以与加油相媲美,一直以来似乎是一个异想天开的梦想。

然而,现在在中国,电动的唐吉诃德们可以在他们的追求中节省关键时间。

比亚迪的“兆瓦充电”技术已经问世。

该公司的1000千瓦快速充电器可以消除或许是消费者对电动汽车最大的不满:充电速度太慢。

比亚迪,这家在全球电动车销量上超过特斯拉的汽车制造商,在最近的上海车展上于北京展示了其创纪录的技术。

这些数字令人震惊:在插入插头的瞬间,每秒钟增加超过一公里的驾驶范围。

它在五分钟内提供了400公里的续航(近250英里)。

即使根据美国环境保护署(EPA)更实际的估算,这也相当于五分钟内约270公里(168英里)的续航。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尽管电动车技术已经取得进展,充电焦虑仍然是影响用户体验的最大痛点。

为了充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的目标是让电动车的充电时间与汽油车的加油时间一样短。”

比亚迪的快速充电与竞争对手相比如何?

在最新款的现代Ioniq 5中,我在大约18分钟内增加了270公里的续航。

特斯拉表示,其最新的Model Y可以在15分钟内做到这一点。

Lucid的新Gravity SUV是众多车型中表现最好的,它能够在15分钟内增加320公里的续航,峰值可达400千瓦。

在上海的演示中,一辆全新的比亚迪汉L轿车达到了短暂的充电峰值1002千瓦,然后稳定降低至“低”值463千瓦。

在不到五分钟的时间里,汉L的电池从13%充至60%,增加了421公里(262英里)的续航——约是美国顶级电动车与充电组合的三倍充电速度。

管理咨询公司Sino Auto Insights的董事总经理Tu Le表示:“如果我能在五分钟内增加250英里,这对石油和天然气产业意味着什么?”

“如果中国是唯一一个支持这一技术的国家,那其他国家是不是要继续生活在类比世界中?”

Le表示,真正的游戏规则改变在于,比亚迪——有望在今年销售500万辆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拥有将这些进步带给大众的汽车、充电器和电池,而价格也十分合理。

没有这三样东西,这一切都无法实现。

这一切都依赖于其在巨大规模上的垂直整合公司。

这包括整个“千伏制造链”,以开发和生产每个必要组件。

Le说:“这就是比亚迪独特的优势所在。

没有其他公司在看似各不相关的元素上拥有如此多的工程控制,通过设计自己的汽车、充电器和电池。”

比亚迪声称其刀片电池的1000安培电流和10-C充电速率是全球电动汽车行业的记录。

今年3月,比亚迪推出了其超电动平台,该平台支撑着汉L轿车和唐L SUV。

这一世界上第一个1000伏特汽车平台超越了Lucid的926伏,现代、保时捷等品牌的800伏以及特斯拉的400伏。

为了匹配充电速度,该平台整合了行业首款量产的1500伏碳化硅芯片。

强大的30,000转电动机能够产生高达580千瓦(778马力)的功率。

这足以让新款比亚迪从0加速到100公里/小时(62英里/小时)仅需约2.7秒。

虽然汉L在西方国家的成本肯定会更高,但这一轿车在中国的起售价约为210,000元,约合29000美元。

唐L的售价相当于约40,000美元。

比亚迪的下一个进步是闪充电池,这是一种其当前刀片电池的变体。

它的锂铁磷(LFP)化学成分在安全性、耐用性和无与伦比的充电速度上做出了妥协。

该公司声称其1000安培电流和10-C充电速率是任何电动车电池的全球记录。

(1-C电池指的是能够在一小时内充电或放电的电池;而10-C电池可以在六分钟内做到这一点。)

比亚迪通过重新设计电解质、隔膜和电极来降低电池的内部电阻50%,以实现“超快离子通道”。

其最新的制冷系统有助于在高温寿命上获得35%的提升,确保兆瓦充电不会损害电池。

最后,有比亚迪兆瓦充电器,它的最大1360千瓦输出超越了Lucid在纽约市新的充电中心的500千瓦。

这些充电单元内置储能,以便在电网无法供应时保留电力,或者在中国的农村地区使用。

该公司设计的插头比在美国和欧洲的CCS单元更轻便,尽管不及特斯拉的超级充电器插头纤巧。

但比亚迪的快速充电方案可以扩展到两个“枪”:当兆瓦充电器无法获得时,汉L和唐L可以同时接入两个快速充电器,以最大化充电速度,使用电动车两侧的直流端口。

如果拉到一个有两个充电口的250千瓦充电器,这些中国车型可以以约500千瓦的速度充电,或者在两台180千瓦单元上以360千瓦充电。

几款西方车型提供双充电端口,但它们仅在一侧是直流,在另一侧是交流。

比亚迪是第一个让用户双倍充电速度的品牌;尚无关于中国电动车车主如何看待一辆车独占一对公共插口的消息。

正如Le所指出的,速度是中国整个电动车生态系统的座右铭。

当美国犹豫不决——或者寻求削减鼓励消费者购买电动车和汽车制造商建厂的激励措施时——中国则在竞争和政府支持的无情结合中持续创新。

就在宣布其千伏平台两个月后,比亚迪已建成500个兆瓦充电器,尽管目前仅在其经销商处使用,并计划建设4000个充电器。

“系统已准备就绪,汽车也从一开始就价格合理,”Le表示。

这个国家快充的军备竞赛已经引发了一场互相攀比。

自比亚迪的大举行动以来,华为——这家现在正进入汽车行业的智能手机巨头——和吉利集团的Zeekr品牌已经宣布其自己的充电器,承诺速度可达1500千瓦。

Le回应了对行业批评者的质疑,他们认为这些系统有些过于奢侈。

“也许吧,”Le说。“但这就是中国市场的本质:你必须超越你的竞争对手,否则你将被抛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