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一段短暂的休整后,Al-Monitor的中国-中东版重新回归,正值本地区正迎来一个炎热的夏季。
围绕上个月伊朗与美国的对话所带来的谨慎乐观情绪正在减弱。与此同时,华盛顿方面已开始从巴格达撤离人员,并增强安全防范,以应对因可能以色列的袭击而导致的伊朗报复风险。
这对于中国意味着什么?简而言之:与伊朗的军事冲突并不符合北京的利益,但如果发生,影响也不会特别严重。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押注于伊朗政权的生存,对德黑兰的广泛利益使得对核设施的攻击不太可能改变这一核心判断。
让我们深入探讨。
据Rina Bassist的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伊朗对提议协议的回应是“不可接受的”,他形容其他选择将是“可怕的”。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的评论是在与以色列总理本杰明·内塔尼亚胡进行40分钟通话后发表的。
根据Al-Monitor的Ben Caspit报道,在周二,以色列军方已做好对伊朗发动袭击的准备,但仍在等待最终的批准。
一位以色列安全官员在匿名的情况下告诉Al-Monitor:“军队已经做好准备,空军为攻击达到最高的战备状态。现在只缺少一个决定和命令。”
同一天,伊朗外长阿巴斯·阿拉基与中国驻伊朗大使龚培吾讨论了核谈判和双边关系。
在周三,特朗普对《纽约邮报》表示,他对与伊朗达成协议的信心正在降低。“我不知道,我曾经认为是可以达成协议的,但我对这一点的信心越来越低。”
周三还标志着特朗普在四月给予伊朗的60天最后通牒的结束。自此以来,关于铀浓缩水平和解除制裁的问题阻碍了谈判,而这些谈判预计将在周日继续进行,尽管局势紧张,将在阿曼举行。
在周四,中国投票反对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一项决议,该决议认为伊朗未遵守其不扩散义务。这一举动强化了北京在国际舞台上作为坚决捍卫伊朗的角色,并表明其可能在联合国监督机构将此问题提交给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时阻止任何制裁。
对中国来说,风险是什么?这一切对于中国而言并不意外。自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袭击和随后的加沙战争以来,北京一直密切关注并持续调整其对该地区冲突升级的立场。
同时,它努力与阿拉伯国家建立良好关系,并在公共场合对比美国和以色列的行为,私下却与以色列政府保持良好关系,并与哈马斯和胡赛武装等团体保持沟通渠道。在以色列针对伊朗的打击行动中,预计这种平衡将继续发挥作用。
具体到伊朗核问题,中国始终支持伊朗与西方之间的核协议外交努力,包括特朗普在2018年撤回的2015年协议。这一立场的背后有三大关键原因:
其一,保护伊朗政权免受军事冲突,增强区域稳定。
其二,保护中国在伊朗的广泛经济利益,包括低油价和解除制裁。
其三,巩固2021年签署的中伊25年战略协议。
与此同时,中国并不天真地认为中东局势将平稳发展。近年来随着阿萨德政权的倒台等重大变化,北京已调整了自己的语气,逐渐减轻对以色列的批评。即便最后未能达成核协议,而以色列的打击——可能在美国的支持下——针对伊朗,中国也不太可能放弃与德黑兰的伙伴关系。在整个谈判过程中,中国与伊朗进行了军事演习,并持续支持从伊朗港口的非法石油贸易,同时无视美国的制裁。
上周,《华尔街日报》的劳伦斯·诺曼报道称,伊朗已向中国订购数千吨的导弹组件,预计几个月内将有氯酸铵送往伊朗。虽然具体日期尚未确认,但伊朗总统马苏德·佩泽什基安预计将在未来几周内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总结来看,虽然中国更倾向于与伊朗达成新协议,但在面临攻击的情况下,它已为替代方案做好了准备。只要军事冲突不导致伊朗政权更替,北京的优先事项将是保护和扩大与德黑兰的商业、军事和能源利益,同时努力避免更广泛和持久的地区战争。
图片源于:https://www.al-monitor.com/newsletter/2025-06-12/how-does-china-view-potential-attack-ir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