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盛顿的缅甸美食节:一场社区的庆祝

缅甸美食在许多地方受到热爱,但在西雅图却显得格外稀缺。
靠着对缅甸食物的热情,我曾专程前往温哥华品尝茶叶沙拉,在波特兰停下来享受黄扁豆豆腐,更曾从旧金山绕道到达利市,只为一碗椰奶鸡汤(ohn no khao swè)。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西雅图并没有缅甸餐厅,这使得寻找正宗缅甸美食成为一项挑战。

缅甸外餐饮文化的缺失对移民及当地居民都造成了困扰,尤其是想要一尝家乡滋味的移民。
缅甸的饮食风格鲜明,有着与泰国相似的浓烈口味以及与印度相仿的丰富咖喱,但缅甸的精致沙拉和发酵海鲜却具有其独特的风格。

缅甸至今经历了超过50年的军事统治,这影响了核心食材的获得,如腌制茶叶。
尽管如此,缅籍美国人口偏年轻且以男性为主,华盛顿州的缅甸族群不到5,000人,这样的情况无疑减缓了其餐饮文化的发展。

尽管缅甸在西雅图的餐饮文化仍不成熟,仍有一些活动能够提供缅甸美食。
比如,位于马尔特比以北的一家佛教机构,每个月的不定期活动中会提供缅甸米线(mohinga)等传统美食。

在4月的布施驱动的美食节上,庆祝缅甸新年的活动中,我和我的女儿们乐于玩水,现场乐队演奏的歌曲既有传统缅甸曲调,也有经典摇滚。
我则在各类食物之间往返,品尝素食萨莫萨、猪肉糯米饭、木薯蛋糕以及色彩缤纷的甜品——由冷椰奶、香兰果冻面条、椰果和西米粉制成的shwe yin aye。

主办活动的阿翁温(Aung Win)形容说:“我们欢迎任何热爱缅甸食物的人。”
这位来自波特兰的酒店经理不仅是组织的负责人,还担任了乐队成员。他从周四晚上开始忙于准备,周五则为活动搭建帐篷、搬运桌椅,并陪伴乐队排练。

在三月的节日上,我曾与他相遇,他帮助我找到座位,活动吸引了比预期多的500人参加。
四月的活动则经过调整,确保了不仅能够容纳更多食客,仍然不失温馨的聚会氛围。

饭桌上的菜品通常有20到30种,当然,有些人很快便抢光了。
其中,缅甸人最爱的米线在整个活动期间备受追捧,阿翁温提到,“在缅甸,我们早餐、午餐和晚餐都吃米线。”

此外,阿翁温还特别推荐了另一道受欢迎的凉拌面,分为两种面条、蔬菜以及鱼酱和青柠汁的调味,味道相得益彰。

在这次美食节上,我不仅认识了熟悉的菜肴,还有很多通过与志愿者厨师交谈而得知的新菜式。
每位参与的志愿者都带着笑容,在提供美食的同时,和参与者分享他们的热情。

这一活动就像一场社区聚会,旨在让所有人都能参与其中。
阿翁温告诉我:“每个人,无论年龄,任何人群,或者任何有生命的存在,都是受欢迎的。”

该组织每年会举办数次这样的节日,最近的信息会在其网站和Facebook页面更新。
从技术上来说,参与活动并没有费用,但实际上活动的运作是依靠捐款来维持的。

活动入口处设有捐款的专用桌,接受现金、Venmo、Zelle等多种支付方式。
阿翁温提到:“我们欢迎任何形式的慷慨,这就是我们的传统。”

这为许多因为逃离军事统治而来到这里的缅甸学生,提供了支持。
他们中的许多人可能经济不宽裕,因此组织特意让他们免费参与,传达的一种友好的氛围。

此外,活动所筹集的捐款将用于建设新的活动礼堂,为居民僧侣阿辛·潘诺巴萨(Ashin Pannobhasa)提供更宽敞的教学空间。

他们希望新的楼房可以容纳冬季的美食节,让这一美好活动能够持续到寒冷季节。
因此,我每次的捐款,不仅助力组织的目标,也让我迫切渴望在西雅图地区实现更稳定的缅甸美食资源。

图片源于:https://www.seattlemet.com/eat-and-drink/2025/06/burmese-monastery-food-festiv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