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https://www.orfonline.org/expert-speak/china-s-national-security-white-paper-and-south-asia-s-absence
2025年5月12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一份开创性的白皮书,题为《新时代的中国国家安全》。
尽管许多人对这份文件进行了探讨,但中国在南亚的意图却罕见地被忽视。
这份文件采用了类似于美国国家安全白皮书的模式,反映了北京在阐述其全球安全愿景方面日益增长的信心。
中国似乎已经习惯于分享其在塑造一种不同于西方主导的治理框架的多极全球秩序的重要角色的理念。
这份文件在新德里的政策圈中具有重要的参与价值,主要是因为它将国内外安全关切的战略概念融合在习主席的全球安全倡议的全面笼罩下。
尽管文件明确指出亚太地区是大国竞争的焦点,特别是将美国描绘为这一主题的直接威胁,但文件中几乎没有提及印度和其他南亚参与者,除了关于正在进行中的边界相关谈判的提及。
这种缺乏关注可能是故意模糊的表现,或是中国意图的可能调整。
归根结底,这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中国从安全的角度看待南亚的方式是什么?
白皮书在对亚太地区的战略重要性方面保持了明确的态度,将其视为国际秩序中的“稳定板块”。
北京明确将美国及其“排外小圈子”视为区域稳定的唯一障碍,指责他们固守“冷战遗产问题”,并营造了使领土和海洋争端的解决变得不可能的条件。
因此,这份白皮书是一个明确的尝试,展示中国作为改革者,试图重塑全球安全的规范,以适应其不断扩张的雄心,同时利用“全球南方”的话语,表现自己为多边主义的更合法倡导者。
在将美国视为区域问题制造者的同时,白皮书的核心议程是强调中国的全球安全倡议(GSI) ——这是习政权在2022年的旗舰倡议。
它指出,外部安全压力,即外来干涉,已经增加,试图通过各种破坏活动来限制和压制中国。
这些“力量”干涉中国的“邻国”事务,在新疆、藏区和香港等问题上造成麻烦。
它将海外分裂主义运动,特别是与藏独相关的运动,视为对中国主权的外部威胁。
北京似乎对赢得区域和多边组织的支持非常感兴趣,并希望被视为调解者——强调中国的全球安全倡议作为一种符合联合国章程的“共同、全面、合作和可持续的安全概念”的倡导者。
然而,这将如何影响南亚,最近基于该文件的分析中显然是缺席的。
中国如何看待南亚?
中国在南亚的主要影响工具是经济。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启动以来,这一趋势愈加明显,表明了中国的意图。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项目《中国对战略地区的影响》提供了一些有趣的观察,探索北京是如何利用南亚国家的特定脆弱性,特别是孟加拉国、马尔代夫、尼泊尔和斯里兰卡,同时确保有利于其自身利益的接触。
在马尔代夫和斯里兰卡的情况下,中国是基础设施项目的支柱,涵盖从港口、机场到能源设施等各个方面。
然而,孟加拉国呈现出不同的动态。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2020年的一份报告指出,孟加拉国是中国第二大军火买家。
在过去十年中,这些国家的政治制度也表现出亲中国的倾向,最近的转变发生在孟加拉国。
孟加拉国临时政府的首席顾问穆罕默德·尤努斯公开表示达卡需要向中国宣誓效忠,从他前往北京的国事访问中可以明显看出,他对中国在基础设施支持、跨境河流数据共享和军事合作中的投资表现出迫切的热情。
在尼泊尔的情况下,其军事关系并不是与中国合作的最强有力的属性。
然而,像博卡拉国际区域机场、上马扬迪水电站和凯伦-加德满都跨境铁路项目等项目是中国基础设施对在区域内提升中国形象的强有力钉子。
巴基斯坦——可以说是中国在南亚最战略的盟友或“客户”——以强烈的军事和经济依赖为特征。
这一依赖在最近的印巴局势升级后,被中国导弹和防御系统的使用明显表现出来。
尽管中国在这次升级中表现得像是中立的和平观察者,呼吁克制,但其外交倾向在现实中仍然高度不信任。
印度面临的挑战?
尽管中国作为南亚的新兴经济和政治参与者,但它利用该地区脆弱的国家和制度,通过军事或在某些情况下的开发支持扩展自己的影响力。
在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情况下,这种模式一直在持续。
虽然印度在次大陆和世界上仍然是一个强大的角色,但南亚的局势亟需关注。
最近的白皮书明确表明,中国对建立所谓的“反华”战略伙伴关系感到不安。
在外交上,这些伙伴关系是南亚的生命线。
印度需要制度性地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法国等国家建立韧性强的接触,以成功平衡中国在该地区的倾向。
中国试图通过表现自己是一个爱好和平和遵守规范的国家来掩盖其真正的意图,印度必须通过经济发展而不是仅仅通过军事发展来建立战略清晰度。
孟加拉国最近计划在中国的帮助下复兴英殖民时代的拉尔莫尼赫特基地,以及尤努斯在与习近平会谈中提到的印度的战略“鸡脖”问题,显示中国的经济项目在战略上也旨在针对印度,并且围绕印度的主权进行布局。
由于巴基斯坦在最近进行反恐基础设施的“辛杜尔”行动中使用了中国武器,印度必须理解中国通过这份白皮书所试图投射的形象。
巴基斯坦的81%的武器来源于中国。
孟加拉国最近计划在中国的帮助下复兴英殖民时代的拉尔莫尼赫特基地,以及尤努斯提到的印度的战略“鸡脖”问题,显示中国的经济项目在战略上也旨在针对印度,并且围绕印度的主权进行布局。
尼泊尔最近开始在其官方文件中使用中国的术语“西藏”(Xizang),与中国的首选术语保持一致。
这一转变在2024年12月尼泊尔总理KP·沙尔马·奥利访问北京后,发布的联合声明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尼泊尔将西藏自治区称为“西藏”,重申“西藏事务是中国的内政”,并表示不会允许在其境内进行针对中国的分裂活动。
这引发了印度的关注,因为中国也声称印度的主权领土阿鲁纳恰尔 Pradesh为“南部的西藏”或“藏南”。
一旦“西藏”成为描述西藏的常用术语,刚好翻译为“西方的宝藏”,中国试图将阿鲁纳恰尔 Pradesh声称为“南部的西藏”的努力部分上也会被巧妙地常态化。
这正是中国进行心理战争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因此,鉴于新白皮书中充满安全隐患的表态,印度必须仔细阅读行间字句,以更好地准备应对未来的挑战。
梅尔普尔贡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中国研究教授Sriparna Pathak。
马纳夫·拉奇纳国际研究与研究所社会与政治研究系助理教授Upamanyu Basu。
以上观点属于作者。
ORF的研究和分析现在可以在Telegram上找到!点击这里访问我们整理的内容——博客、长篇和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