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揭示青少年数字使用成瘾与自杀风险的关联

一项重大新研究发现,青少年若发展出强迫性的数字使用模式,其自杀念头、尝试和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显著增加。与总屏幕时间不同,这项研究指出,使用的成瘾性质,例如在离线状态下感到痛苦,或用屏幕逃避问题,是最强有力的预测指标。

研究显示,青少年中那些社交媒体、手机或视频游戏使用成瘾轨迹高且呈上升趋势者,其自杀相关行为的风险提高了两到三倍。这一发现强调了早期针对问题性使用的细致干预需求,而不只是简单限制使用时间。

研究还指出,成瘾的使用模式,而非使用总时间,才是影响青少年精神健康的风险因素。

根据这项新研究,青少年在社交媒体、手机或视频游戏上逐渐变得更加成瘾,面临自杀念头、尝试及情感或行为问题的风险更高。该研究于6月18日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由威尔康奈尔医学中心、哥伦比亚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主导。

此项研究与以往集中于某一时刻儿童屏幕时间的研究不同,它考察了儿童使用数字设备的强迫性或“成瘾”模式随时间的变化。

这些模式包括:感到无法停止使用设备,在不使用时感到痛苦,或用它来逃避问题。相比之下,单纯在十岁时花费更多时间在屏幕上并未与更糟糕的自杀相关和心理健康结果产生关联。

威尔康奈尔医学中心公共卫生科学助理教授肖云宇博士表示:“对于家长和教育者而言,关于手机和社交媒体的讨论主要集中在限制或禁止使用,但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更复杂的因素也在其中。”

“临床试验表明,限制例如在学校上课期间使用手机,并不能有效降低自杀行为的风险或改善其他心理健康方面。”

这项研究可能标志着解决屏幕时间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范式转变。

肖博士表示:“探索应对其他类型成瘾的方法,可能是解决社交媒体和手机使用成瘾问题的一种途径。”

该研究的高级作者、哥伦比亚大学精神病学与放射学的保罗·扬森神经科学转化教授约翰·曼博士表示,

“用机器学习和参与者访谈数据,研究人员对社交媒体和手机的成瘾使用模式进行了分类。” 研究对近4300名在研究开始时年龄为9至10岁的青少年进行追踪,参与者包括亚裔、黑人、拉丁裔、白人与多种族裔。

在四年内,随着参与者的年龄增长,他们的成瘾使用模式也随之变化。当图示化后,这些轨迹展示了相对的成瘾行为水平。

到14岁时,几乎三分之一的参与者在社交媒体上显示出高成瘾使用轨迹,四分之一的参与者在手机上表现出同样情况,超过40%的青少年在视频游戏中有高成瘾使用轨迹。

这些青少年更有可能报告自杀念头或行为,以及焦虑、抑郁、攻击性或违规则行为的症状。

研究人员还发现,不同类型的数字活动与自杀相关行为和心理健康症状之间表现出独特的关联模式。

社交媒体和手机的高成瘾使用轨迹与报告自杀行为和自杀念头的风险比低成瘾使用轨迹高出两到三倍。

所有类型的高成瘾使用轨迹都与自杀相关结果有关(例如,社交媒体的高成瘾使用轨迹其自杀行为的风险比为2.39)。

研究显示,高度成瘾的使用轨迹在内化症状(焦虑和抑郁)方面的差异最大,视频游戏的成瘾使用对外化症状(攻击性和不注意力)的影响较为显著。

共同第一作者、威尔康奈尔医学中心公共卫生科学博士后研究员孟璇博士表示,家长可能需要更加关注孩子使用数字设备的方式,并考虑对其成瘾使用的迹象进行评估。

“如果发现成瘾,限制一定时间的手机和社交媒体使用,可能会强化成瘾行为,因此寻求专业建议至关重要。”

这项研究证明,社交媒体、手机和视频游戏的总使用时间并不与未来自杀相关或心理健康结果相关。

最重要的是,青少年如何使用屏幕,尤其是他们的使用是否表现出强迫、痛苦或失去控制感,才是关键。

这些发现表明,反复评估进入青春期儿童在社交媒体和手机上的成瘾使用模式可能是有价值的。

肖博士说:“那些初期显示出低或中等轨迹的儿童通常不会被视为高风险,但是后续跟踪可以发现令人担忧的趋势,例如随时间推移而发展的更严重的成瘾使用。”

虽然这项研究并没有证明成瘾的屏幕使用直接导致心理健康问题,但高成瘾使用轨迹与这些青少年近期自杀行为的风险显著相关。

曼博士表示:“这呼吁进一步研究和评估已经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有效的一些成瘾方法。”

接下来,肖博士和她的同事们计划提取不同轨迹儿童的特征,并结合其人口及社会经济信息。研究人员还正在开发干预措施,以在成瘾行为出现时进行干预,从而降低自杀行为的可能性。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健康技术中心研究助理主任,塔米·布朗博士,和哥伦比亚大学邮递员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授凯瑟琳·基斯博士也参与了这项研究。

图片源于:neuroscience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