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鲨》50周年:对鲨鱼文化影响的庆祝

今天是斯蒂芬·斯皮尔博格经典恐怖电影《大白鲨》上映50周年的纪念日,这部影片改编自彼得·本奇利的畅销小说。我们通过对这部经典电影的致敬,以及它对鲨鱼的公众认知、鲨鱼保护工作和我们的文化产生的持久影响,来庆祝这个特别的日子。

《大白鲨》的故事围绕马丁·布罗迪(罗伊·谢德尔饰)展开,他是阿米提岛的一名新任警察局长,阿米提岛是一个新英格兰的海滩小镇,夏季旅游的热门去处。然而,随着一系列鲨鱼袭击事件发生,这个繁荣的旅游业受到了威胁。小镇的市长拉里·沃恩(穆雷·汉密尔顿饰)最初对此不屑一顾,嘲笑了到访的海洋生物学家马特·胡珀(理查德·德雷福斯饰)的研究发现。

随着袭击事件的升级,伤亡人数不断增加,最终小镇决定雇佣一名经验丰富的鲨鱼猎手昆特(罗伯特·肖饰)来捕杀这条大白鲨,布罗迪和胡珀也加入了狩猎行列。

本奇利在了解了一名名为弗兰克·穆恩达斯的运动钓鱼者捕获一条巨型鲨鱼的报道后,创作了这部小说;实际上,昆特这个角色的灵感就来源于穆恩达斯。虽然本奇利撰写了早期剧本的草稿,但剧本在拍摄过程中经历了多次修订。最终,他估计自己对剧本的贡献主要是基本故事线和结构。

斯皮尔博格并不是该片最初的导演人选;最开始,他们聘请了迪克·理查兹,但因其将鲨鱼称为鲸鱼而被解雇,随后年仅26岁的斯皮尔博格接手,这时他刚完成了自己的首部影片《糖镇快递》。

斯皮尔博格获得了350万美元的拍摄预算,并设定了55天的拍摄时间。然而,拍摄一开始就出了问题,主要是因为导演坚持在玛莎葡萄园取景。《大白鲨》是第一部在海洋上拍摄的大型影片。斯皮尔博格后来承认:“我当时对自然力量的无知很天真,认为电影制作人可以征服自然的傲慢是愚蠢的。”在拍摄过程中,不受欢迎的船只不断误入镜头,摄影机经常进水;卡尔·戈特利布(饰演当地记者梅多斯)差点被船尾桨切断,德雷福斯差点被卡在鲨鱼笼里,还有多名演员晕船。为此,沮丧的剧组成员开始称这部电影为“缺陷”。

在拍摄过程中,制作了三只气动驱动的全尺寸机械鲨鱼,内部被昵称为“布鲁斯”,但它们频频故障。气动软管不断进水,鲨鱼的外皮是由氯丁橡胶泡沫制成的,吸水后变得肿胀,其中一只模型甚至被海藻缠住。最终,斯皮尔博格选择在早期场景中几乎不展示实际的鲨鱼,这实际上加剧了紧张和悬念的效果,尤其是结合约翰·威廉姆斯的阴郁主题音乐。

最终,拍摄时间延长至159天,预算攀升至900万美元。所有的延误给斯皮尔博格和他的编剧(尤其是戈特利布)额外的时间来完善剧本,许多对话都是演员即兴发挥的。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大白鲨》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夏季票房成功。到目前为止,影片全球票房已达4.76亿美元,赢得了三项奥斯卡奖,尽管在最佳影片的竞争中输给了《飞越杜鹃窝》。

《大白鲨》激励了许多后来的影片,包括1979年的《异形》,在提案中被描述为“宇宙中的大白鲨”。观众的反应往往十分激烈,许多人因为害怕鲨鱼而不敢下水。而尽管续集在质量上让人失望,原版《大白鲨》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Ars Technica》专访了海洋生物学家和鲨鱼保护者大卫·希夫曼,他是《鲨鱼的重要性》一书的作者,讨论了电影对鲨鱼的描绘及其在流行文化中的持久地位。

《Ars Technica》:让我们先谈谈这部电影在鲨鱼意识的提升上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不论是好是坏。

大卫·希夫曼:海洋科学界和海洋保护社区的许多人报告称,《大白鲨》在许多方面改变了我们的世界。并不是说人们曾经认为鲨鱼是可爱、柔软、生动的动物,而在看过《大白鲨》后转而认为它们是嗜血的杀人机器,他们只是以前根本不曾想到过鲨鱼。钓鱼的人知道它们,冲浪者有所思忖,但去海滩的大多数人并不会在意那里可能存在的威胁。《大白鲨》彻底打破了这一点。我父母都表示,电影上映的那个夏天,他们连自己社区的游泳池都怕不敢去。

不,真的,水很好!

大卫·希夫曼:我遇到过一些人,害怕到连在浴缸里都不敢泡。我也喜欢恐怖电影,但它们的影响并不像《大白鲨》那样深远。我喜欢《侏罗纪公园》,但我并不害怕去洗手间时被一只霸王龙吃掉,尽管这和《大白鲨》中描绘的内容一样真实。实际上,叫做“《大白鲨》效应”的现象,指的是虚构作品对现实问题的影响,以及对公众认知及随之而来的政策偏好的影响。虚构的表述能够做到这一点,实在令人惊叹,因为我必须强调:鲨鱼长得并不是那样,行为也不是那样。

这部电影还是首次以科学家为英雄的影片。上辈一些人表示,看到理查德·德雷福斯饰演的胡珀作为救援者,改变了他们的职业轨迹。“那是我成为一名研究鱼类的科学家的动力。太酷了。”自《大白鲨》上映以来,许多重大变化也随之而来。其一,鲨鱼种群在全球范围内减少了约50%,许多物种现在濒临灭绝。

其次,鲨鱼科学变得更加专业化。1983年成立的美国软骨鱼类学会如今在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拥有约500名成员。此后,澳大利亚和太平洋群岛、欧洲和南美洲也分别成立了后续组织,今年在亚洲也即将成立新的组织。

从文化角度来看,如今我们已经拥有了整个低劣鲨鱼电影的类型。

《Ars Technica》:鲨鱼龙卷风!

大卫·希夫曼:是的!《鲨鱼龙卷风》其实不错的那部。坐在我桌上的电影有《鲨鱼复仇》、《失落的鲨鱼》和当然,还有《鲨鱼驱魔士》,这些都是2010年代的作品。我曾经说过,鲨鱼电影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大白鲨》,另外一种是低劣的鲨鱼电影。

《Ars Technica》:比如说,虎鲨、大白鲨和其他几个物种的种群减少幅度如此之大,很多濒临灭绝。这与《大白鲨》上映后不久的种群下降有关系吗?

大卫·希夫曼:简而言之,不是《大白鲨》导致了这一结果,而是《大白鲨》或许为这种情况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因为如果鲨鱼遭遇这种状况,公众的愤怒将会更为强烈。鲨鱼所面临的最大威胁是不可持续的过度捕捞。人们正在杀死太多的鲨鱼。可持续的鲨鱼渔业是存在的,并且美国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但全球范围内的状况却十分悲惨。

“低劣鲨鱼电影的整个类型”

例如,鲨鱼翅汤问题在1980年代开始出现,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新的中产阶级的崛起。鲨鱼翅汤是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美食,被视为皇帝和其宫廷的食物。所用的并不是鲨鱼肉,而是指干燥后和煮制后像细面条一样的鲨鱼鳍的骨架。制作这个料理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展示自己的财富,通过食用这些稀有的美食来炫耀自己的社会地位。这并不是《大白鲨》造成的。但或许因为缺乏公众对鲨鱼的同情,使得这种情况更容易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鲨鱼翅汤及其贸易现在已不再是鲨鱼面临的最大或唯一威胁。在过去20年中,这种情况的变化恰恰与中国政府的努力有关,这并非为了拯救海洋,而是为打击腐败。许多政府官员曾经以 extravagant(奢侈的)方式举行宴会款待朋友和家人,而新一届中国政府决定“我们不再这样做”。这直接拯救了很多濒临灭绝的物种。这并不是出于对海洋状态的担忧,而是产生了这样的效果。

《Ars Technica》:人们往往认为鲨鱼只是残忍的杀戮机器。它们对生态系统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大卫·希夫曼:我的书名是《鲨鱼的重要性》,因为鲨鱼确实很重要,但人们并不这样认为。这些动物在饵食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数以亿计的人类提供食物,包括世界上最贫困的人。它们为数以千万计的人提供了工作机会。当这些食物链被打乱时, coastal(沿海)社区会受到影响,也会影响到食物安全和生计。要想保持健康的海洋食物链,我们需要一个健康的食物链顶端,因为当食物链顶端的物种消失时,整个链条都会以不可预测但通常极其严重的方式崩溃。

因此,鲨鱼通过保持我们依赖的食物链而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与此同时,它们也对你和你的家人没有显著威胁。通常情况下,一年中更多的人因为花盆掉落在头上而死,而不是被鲨鱼袭击。每一起人类的死亡或伤害都是一场悲剧,我不想小看这点。但在制定全球政策响应时,相对的风险与回报需要综合考虑。

《Ars Technica》:在《大白鲨》中,有一个场景是胡珀谈论他的理论:领地性,认为这条流浪的大白鲨可能将这里变为自己的领地,并不停地攫取食物,直到食物耗尽。这个科学假说在1970年代是否真实有效?

狩猎开始

大卫·希夫曼:所谓流浪鲨鱼是毫无根据的。这个观点在一些与我领域有关的极端人士中仍然存在,但并没有得出任何证据。在整个历史上,只有一只鲨鱼被证实咬过多位人类,那是几年前在埃及沙姆沙伊赫的袭击事件。通常情况下,很难预测野生动物的行为,但倘若这种行为确实存在,应该会有证据,但实际上并没有,尽管很多人曾对此进行过研究。

这样的观点在1970年代曾被普遍认为吗?不。彼得·本奇利制造了这个观点吗?不。在一些动物中这个行为是确实存在的。比如,在某些地方,人们会捕捉短吻鳄并将其移走数百英里后,它们又会回到原来的地方;这一点在棕熊的身上也得到了证明。而对于鲨鱼而言,这种情况并不存在。

《Ars Technica》:昆特有一段著名的独白,谈到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号沉没后存活下来的经历,他目睹了许多船员被鲨鱼吃掉。这一历史事件的准确性如何?

大卫·希夫曼:我们并不知道印第安纳波利斯号沉没后有多少人是被鲨鱼吃掉的。确实,有目击者报告表明鲨鱼出现了。但那些人之所以在水中,是因为他们所在的船被鱼雷击中而爆炸。这对他们的生命是个非常大的威胁。所以,许多人要么身受重伤,要么在初次爆炸中就已经遇难,而之后可能被鲨鱼撕扯。那时水中有大量的血液,发出巨大的呼救声。那是电影中的一段精彩场景,但昆特所描述的被鲨鱼吃掉的人数超出了被鲨鱼咬伤的理性统计总数。

《Ars Technica》:在《大白鲨》中如何准确描绘鲨鱼袭击人类的方式和原因?例如,有人说,水中的溅水声与鲨鱼捕猎有关。

大卫·希夫曼:任何告诉你他们确切知道野生动物为何如此或不如此做的人,都应引起你注意。但一个主要理论,我认为是合情合理的,是误认。受鲨鱼攻击的受害者中,很多人是冲浪者,这是因为他们在水中切割的样子会与海豹相似,身穿的黑色氯丁衫则模仿了海豹的脂肪。鲨鱼在海洋中巡游的时间比陆地上出现树木的时间还要早,而这种情况下,它们只在过去一百年中才必须考虑:“那是我最喜欢的猎物,还是一个人类为了娱乐目的而利用技术模仿我最喜欢的猎物?”

在海里时,你那一整天,无疑周围都有鲨鱼在你的附近。它们早就知道了你在那儿,而你也毫不知情,惬意地在水中度过。当咬失误的鲨鱼咬到人类时,它们会轻轻尝试一口,然后迅速游走。这可能是非常严重的,尤其是在流血或者距离岸边很远时。我并不想忽视这种真实的伤害。但这并不是鲨鱼盯着你出击,是它们误以为是猎物。它们没有手,通常是通过嘴来探索环境,周围的很多东西都是它们可以吃的。

我记得在《神秘海域》节目中,由《神秘海域》制作人与部分朋友一起做了实验,比较鱼血、哺乳动物血和鸡血,结果显示鲨鱼对鱼血极为敏感,而对其他两种血液没有任何反应。所以这些动物实际上非常适应它们所处的环境,而其中一些环境的变化却是急剧的。

人类通常发生的情况是,鲨鱼会咬一口,然后游走。与海豹或大型猎物不同,它们通常是从底部猛冲上去,将猎物击翻,有时甚至将其完全跃出水面;又或者在捕猎鲸鱼等无法整个吞下的猎物时,只是咬下一大块,游开。对于鱼类来说,鲨鱼则会整只吞下去,尽量如此。偏偏这个情节又有点像狩主们的动作一样,但在此之上又是何等精彩的场景啊。

《Ars Technica》:你最喜欢《大白鲨》中的哪个场景?哪个场景让你感到不适?

大卫·希夫曼:哦,天呐。这真是一部伟大的电影,而且依然保持着当时的声誉。因为在几乎没有看到鲨鱼的情况下得到广泛赞誉。但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制作的鲨鱼模型不停地坏掉了。因此,他们决定用鲨鱼视角的方式拍摄来节省费用和麻烦。我喜欢胡珀认识到他们捕获的老虎鲨显然并不是正确物种时的反应,以及人们对这一点的反应—这就是科学和专业技能能够解决问题的想法。当鲨鱼咬到人时,很多人会出去杀掉他们认为的鲨鱼,认为他们在拯救他人。

我记得参加美国软骨鱼类学会年会上,某一年在德克萨斯州的奥斯汀,正巧举办了“水上大白鲨”放映活动。他们在一个巨大的投影屏幕上放映,而我们则在一个湖中坐在浮筒上,水下有潜水员在捉弄我们。与75名鲨鱼科学家一起度过的那个时刻,绝对令人惊叹。知道它是湖的时候帮助了我。

《Ars Technica》:如果今天你想再拍一部真正好的鲨鱼电影,它会是怎样的?

大卫·希夫曼:我经常说,目前主要有三种电影情节:一个人去追寻一个任务,一个陌生人来到城镇,或者某个地方意外出现了一只鲨鱼。取决于你想制作一部真正好的电影,还是希望拍出一些更有趣的“低劣”电影,比如《鲨鱼龙卷风》或《鲨鱼人》或《雪中鲨鱼》——而后者的标语是“雪只是冰冻的水。”这些电影的确很荒谬,简直不可思议。那些没有太过严肃、且知道自己在开玩笑的电影特定精彩有趣。然而,有些像Netflix的《在巴黎之下》(2024),确实认为自己在制作一部好电影,十分严肃,观看时简直让人痛苦。

我希望看到科学和保护工作在影片中真切的氛围。我希望能够看到一些通常未在这些电影中出现的物种。实际上,《鲨鱼龙卷风》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因为他们在第一部作品取得成功后与我和其他科学家进行了交流。《鲨鱼龙卷风 II》的致谢内容甚至出现在了我博士论文中,因为他们资助了我其中一个章节的研究。在这部电影中,不仅仅有大白鲨和虎鲨、牛鲨的群体,还有一只鲸鲨从天而降砸到某个人身上,一只切割鲨鱼也从天而降,咬穿某人的腿。鲨鱼的种类非常丰富,很高兴能在影片中体现更多的这一点。

图片源于:arstechnica